谈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时间:2022-04-09 10:11:41

谈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新课改理念中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系统地渗透创新思维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方法。

一、标题创新

题目是文章的眉目,是进入语文的窗口,以恰当的方式展示题目,无疑会给学生们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设置悬念,激活思维。比如,在讲授朱自清《背影》这节课时,由于作者是通过截取法(提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抓住了背影这一事物最感人、最精彩、最能反映亲情的闪光瞬间,表达了父子情深的主题思想。那么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截取法的作用,我在板书时故意把题目写成了《父爱》,从而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质疑、比较、鉴别、品味原标题对于表达父爱的妙处。同样在讲授《父母的心》一文时,我灵机一动,把标题中的心字换成用红色粉笔勾绘成的“?誙”形图案。在学生们啧啧称奇的感叹声中留下新的悬念,标题为何立为“父母的心”?父母的心究竟是何形状呢?为何有“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说法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达到了启迪智慧,感情悟理的作用。总之在设置标题时,我常常打破常规,独树一帜,采取诸如:“换题法”“绘图法”“加着重号法”等等。在看似不经意间却加深了学生们思维的活力与深度,从而品味出有用的信息。

二、导语创新

导语是顺利进入课堂的切入点,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突破点。正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样,好的导语设计也是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从而顺利摘取智慧果实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切莫固守成规,一成不变或干脆漠视导语的作用。当然在设计导语时,也要根据不同题材和体裁,不同内容和情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用不同方式来精心设计导语,从而达到激情、激趣,出奇制胜、先声夺人的作用。比如,在讲授《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先播放一段颇有云南地域和民族风情的地方歌曲。让那轻快、悠扬、抒情味道颇浓的葫芦丝旋律回荡在学生纯真的心田,首先在学生们脑海中就形成了令人神往,浮想联翩的西双版纳的迷人景观来。又比如,在讲述《人琴俱亡》这一课时,我先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典故。让学生们了解一段至真至纯高雅脱俗的友情故事来。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更增加了一种审美的感知力,认识了除亲情之外还有一种叫友情的东西也扎根于人们的心底。当然了,关于导语的设置方式可谓举不胜举。诸如:故事导入,音乐导入,图文实物导入,调查提问法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即激发兴趣,引导思维,拓展视野,有所感悟。

三、课堂创新

课堂是学生们求知长技的主阵地,这一环节如何开展和实施尤为重要。由于语文属于文科教育的范畴,而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改变那种长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让课堂回归社会,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要善于挖掘文本资源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在这里教师的提问方式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比如,用激将法、鼓励法、竞争法来激活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根据不同体裁专门设置诸如名家质疑、美点质疑、焦点访谈等栏目,引导学生多层次、开放式思考问题,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多形式表达,从而落实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板书创新

板书和导语一样,也是课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合理化的板书设计无疑能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清晰化,更能加深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印痕,更便于学生更好地归纳、整理、总结、理解、消化和存储。在板书方面,可采用绘图法、结构法、线索法、概括法等来展现。比如,在讲授《枣核》一课时,我就用线索来构建板书设计: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释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这样用几个富于表现力的动词来回替换,板书简洁形象,易懂易记,线索突出,网络分明。

五、作业创新

对学生来说做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迁移运用知识。对教师来说是反馈和检验学生是否顺利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尺度。因为每个学生基础知识及个性特征的差异,导致其理解力和接受力的差异。所以同一道题每个学生是不大可能整齐划一地顺利完成的。基于这事实上的个性差异,在布置作业时,我选择新的方式,犹如地理中分层设色地形图一样,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依次设置适合不同“口味”的学生习题。这样就防止了营养失衡,从而也解决了那种优等生吃不饱,一般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消的问题。比如,同样是概括文章中心,能力强的学生可尝试用对联形式加以精炼概括,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现中心即可。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最直观、最有效的一把尺子,在设计写作练习时,要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叙,有理可议。写作练习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并渗透人格素养的培养。作文命题要有唤醒记忆,认识生活,想象未来的作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可以采取合作法创新,与父母合作,与同学合作,与教师评比竞争等方式。

以上对语文课堂教学只是浅谈了几个创新层面,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事实上,创新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创新型教师就是要从知识型教师转化为智慧型教师,从单纯的传授性和技能型转化为运用知识启迪智慧,重塑灵魂。为了让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事事为创造之事,这务必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和课外抓紧创新的理念,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使之不断引燃,蔓延,深化,那么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成为激发创新活力,开创美好明天的动力源泉。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尊重学生 静待花开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心得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