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计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时间:2022-04-09 05:48:52

论统计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统计人才是统计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统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统计队伍整体素质高低与能力强弱不仅决定着统计工作质量的优劣,而且关系到整个统计事业的兴衰。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化统计队伍,是适应统计工作全面性、复杂性、专业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职业化;能力结构;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219-02

我国政府统计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壮大,建立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统计法律制度、比较科学适应的统计调查体系、比较先进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基层统计工作却出现了持续滑坡的态势。多数基层单位撤消了统计机构,取消了统计岗位,解散了统计队伍,统计工作由身兼数职的相近岗位人员兼任,有些基层单位甚至没有兼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处于无人负责状态,拒报、缺报、乱报统计数据现象屡见不鲜。统计工作边缘化、空壳化的势头有增无减,从而严重地动摇了政府统计的根基,给我国统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带来了危机。近年来,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频繁地遭受国内外众多学者、社会公众及机构的质疑,政府统计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基层统计工作滑坡所带来的后果。基层统计是政府统计的基石,提高政府统计能力、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必须强化基层统计基础。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就要去基层统计行政化,走基层统计职业化道路。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改变我国基层统计工作无机构、无专职人员、无专项经费的被动局面,才能全面规范基层统计行为,从而为我国政府统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统计职业化的含义

统计职业化是统计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统计标准化是统计职业化的基本目标,统计规范化是统计职业化的执业准则,统计制度化是统计标准化的制度保障,统计专业化是统计标准化的技术支撑。

二、统计职业化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职业,统计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统计职业能力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统计职业化目标的必备条件。

统计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统计调查能力,统计综合能力,统计评估能力,统计核算能力,统计解读能力,统计开发能力。统计调查能力是统计职业人员搜集统计资料的能力;统计综合能力,是指对统计资料的整合能力,即统计分组能力、统计汇总能力、统计显示能力;统计评估能力,主要是指对统计数据质量评价能力和利用统计数据进行推断的能力;统计核算能力,主要包括制度理解能力、报表编制能力和数据计算能力;统计解读能力,是指了以统计的思维、利用统计数据解释、分析、研究现象的能力;统计开发能力是指利用统计成果服务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统计职业化人才培养途径

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通、工作扎实、结构合理的复合型专业化统计队伍,是实现统计职业化的关键。统计职业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而需要全面考虑、系统规划、科学安排,其主要途径就是要坚持“六个结合”,以确保统计教育与统计职业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实现双赢。

(一)学校培养与在职培养有效结合

培养统计职业人才,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加强学校培养与在职培养,并将学校培养与在职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统计教育网络和终身培养的统计教育机制,以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首先,要加大学校培养的力度。2010年我国有276所普通本科院校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约占全国706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40%,招生人数不到3万人,而专科、高职院校很少招收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普通中专、中职学校几乎停止了统计学专业的招生。由于招生萎缩,使学校培养统计人才的力度大为降低,目前的统计部门不仅招不到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而且连统计学专业的专科生、中专生也招聘不到,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下降,从而严重地制约着统计能力的提升,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随着统计职业化的推进,将会造就数以万计的基层统计就业岗位,这为学校培养统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乃至中专中职学校要把握机遇,以满足统计实践需要为宗旨,一方面抓好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抓好在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大统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其次,要加大在职培养的力度。加大统计人员在职培养的力度,不仅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一年一度的后续教育工作,而且要构建一种促进统计人员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就是将统计人员的学历、技术职务、工作业绩与经济利益、名誉地位挂钩,实现优质优酬、优胜劣汰,这样促使统计人员提升学历、报考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自觉钻研统计业务,同时通过统计机、统计行业协和政府统计部门组织的技术比武、业务考核等有意的活动,进而促进统计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此外,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导向的教育原则,将学校统计教育内容与统计工作实践需要结合起来,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在职统计培训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学校统计教育与统计工作实践脱节,防止在职统计培训讲形式、走过场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以切实提高学校统计教育质量和在职统计培训效果。

(二)全面培养与分层培养有效结合

统计职业化队伍是由高、中、低层次的人才所构成的职业团队,不同层次的统计人才在不同责任岗位各自发挥着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统计机构既需要高级统计师与统计师,也需要一般的数据录入员、统计调查记录员,这种高、中、低层次的人才结构是统计机构满足统计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必要条件。因而,统计职业人才培养不能搞“一刀切”,要在全面培养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统计人才进行分层培养。

上一篇:浅谈英国大陆均势政策 下一篇:老舍小说京味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