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与思维的抉择:论“借班上课”的利与弊

时间:2022-04-09 02:31:51

教育价值与思维的抉择:论“借班上课”的利与弊

摘要:借班上课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活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比赛或评比、课堂观摩等都会倾向于选择借班上课来进行。但是,也随之引发了来自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评价者和教育研究者等对这一种教育现象的争论,他们各自从自己的实际和认识出发指出了借班上课利与弊,从而间接地反映出他们各自的教育价值思维。本文通过对来自各个教育群体对借班上课的争论的梳理,分析借班生课的利与弊,反思这种教育现象背后的价值意义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借班上课;利与弊;价值意义;思维方式

一、什么是借班上课

借班上课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研究、教学评比或竞赛、课堂观摩等活动的主要选择的形式,那究竟什么是借班上课呢?顾名思义,借班上课就是相对于原班上课而言的,主要是指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所属关系,参与授课的教师与由活动的组织者从其他学校抽调的一个班或抽取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而拼凑的“临时班级”之间的一次特殊形式的教学活动。借班上课形式的采用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教学活动是异地进行的,大批学生跟随教师参加活动也不切实际,所以,就选择就近抽调学生来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校级的教学活动可以直接由授课教师进行原班上课外,其余大部分的教学活动还是采用的借班上课。

二、不同教育群体的利弊解读

借班上课作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在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问题形式,本身极大的教育关注度和敏感度给其带来了诸多教育争论。借班上课的利与弊众说纷纭,下面主要从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评价者、教育研究者等角度来进行解读。

(一)教师

利:借班上课可以帮助教师自己比较便捷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师在面对陌生教育环境和情境下的应对能力,对自身的教学机智进行一次实地检测,以便找出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和缺陷。弊:借班上课是一种为适应教育实际的顺应,但并非能成为我们去值得推广的模式。借班上课存在的特殊性并不能诠释教学活动的本真面目,也不能充分地检验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更不能通过借班上课来检验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化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一个个看客,只会对重点进行标记,而不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1]

(二)学生

利:面对这样一次特殊安排的课堂教学活动,好奇和期待带给自己的新鲜感已经可以替代重读教材所带来的厌倦感,可以被认为是一次“履新”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也可以让自己领略到同一个学科里不同老师所带给自己的“别开生面”,获取对教学内容的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弊:“重复课程学习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自己对该课堂学习的厌倦感,失去对该活动参与的兴趣。新老师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就会容易导致无效的课堂学习。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评价者

利:为减轻组织活动单位和部门的负担,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借班上课的实行是一种必然要求。针对教师而言,借班上课可以提高教师针对陌生环境和教育情景的教学机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等;针对学生而言,借班上课可以提升学生在面对新教师的适应性,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和多维地理解,获取新的学习启示。弊:借班上课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缩短因师生生疏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摸清学生学情,就不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会影响教师的授课和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会被动地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气氛之中,难以还原一种真实的课堂生活。在短暂的几十分钟的新教师与新学生的接触中,需要更迅速地导入课堂,而往往出现由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老师而造成整堂课始终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四)教育研究者

利:每种新形式的应用都可能会存在其必要性,也就是自身优势,借班上课也能够从其产生的理由中找寻自己存在的优势:考查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区分度、关注学生在面对新教师新课堂的反应和表现来改进教学等。但针对专业化的教育研究者而言,借班上课可以作为研究教师在新活动氛围中、新的教育情景下的专业发展问题的重点参考,以及学生在这种公开式、特别式的课堂生活中的不同反应的问题等。弊:借班上课的弊端是比较多的,不是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导致的,而是在实施借班上课的过程中,当事主体很难从一个客观的、标准化、科学化的立场上来实施和评价借班上课活动。一堂优质的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被评价的对象、过程在最后只是针对教师及教师的教法,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及学生的学法,评价的结果也直接由教师一人独自接受。

三、借班上课利弊分析背后的价值意义和思维方式

(一)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有借班上课?借班上课的出现似乎带着一种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它的优越性突出地显现在可以避免因异地授课所带来的诸多不便,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更有利于发现教师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学生时能否上好课的问题。即使借班上课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但是为了各种教育实际的需要,借班上课仍然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的范围有所缩小。借班上课的教师为尽量缩小借班上课固有局限所带给课堂活动的负面影响,往往会通过设计一些巧妙的教学环节来尽力拓展教学设计的思路,建立在这些设计上的教学内容就会重新焕发出活力,唤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由此看来,借班上课的固有局限并不能绝对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思维方式

每个教育主体的思维模式的形成都是基于其自身经验与理解的,针对借班上课所作出的各种各样的反应,正验证着各个主体的思维方式。所有的思维都没有优劣之分,切不可对其据此作出的反应评出好与坏,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育研究者等不同的角色在这样一次公开的教学活动中都在发声,而且都有权利去发声,这样才能在不同与争论中找寻共同点、找寻新鲜点。不论借班上课是否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存在,都不可对这种教育现象背后所潜藏的教育思维进行显性地评判,因为思维在教育中的价值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马元.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探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239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教师应该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