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4-09 01:51:10

医学院校“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越来越迫切。开展专题式教学,不仅有利于走出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有利于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开展专题式教学是深化“概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医学院校 “概论”课 专题式教学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几门重要课程之一。近些年,为了改善其教学效果不好,高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开展专题式教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专题式教学是指打破传统的按教材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凝练,形成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逻辑的系列专题,以专题确定教学方案,集中深入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北京大学早在1997年就率先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采用专题式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后,一些高校也纷纷效仿。然而,从目前专题式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仍有待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在当前“概论”课教学面临的新形势下,结合各高等院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专题式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概论”课开展专题式教学的背景

“概论”课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严格遵循教材的章节结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讲授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努力改进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上仍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因此,我们始终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和束缚,又常常顾及到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和限制,加之对开展专题式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尽管很早就有人提出过采用专题式教学的想法,但是一直都没有得以真正实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概论”课教学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学校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医学教育的实际,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出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对全校课程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和调整,特别是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学时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概论”课的课堂理论讲授学时也由原来的80学时缩减为56学时。如果“概论”课教学仍然严格遵循教材章节结构逐一讲授课程内容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不仅在很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完成课程讲授任务,而且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深化“概论”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突破固有的限制和束缚,主动、尽快地找到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根据这些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并借鉴一些高校的相关经验,经过认真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决定开展专题式教学。2011年秋季,我们首先对七年制的医学生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专题式教学在全校各层次的“概论”课教学中全面推广。可以说,专题式教学既很好地解决了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经过几轮的实践和探索,专题式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概论”课教学中基本形成。

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及其效果

(一)专题式教学的实施

1.专题的设置与教学安排

专题式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提高专题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实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以教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依据,结合实践经验以及任课教师的特长,确定了如下十个专题:

专题一:“与中国革命”(6学时),是依据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教学主要围绕展开,力求以了解伟人和感受其强大精神为切入点,通过重点讲解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贡献,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展现给学生。

专题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学时),是依据教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教学在使学生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等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讲解。

专题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学时),是依据教材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力求使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专题四:“次贷危机”(4学时),是依据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主要是学习和了解“次贷危机”的相关内容,并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专题五:“中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6学时),是依据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主要是通过中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比较,力求使学生在世界政治制度比较视野中对我国国家政治制度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专题六:“文化漫谈”(6学时),是依据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主要是从认识和感受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专题七:“构建和谐社会与民生问题”(4学时),是依据教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主要是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内容。

专题八:“”(4学时),是依据教材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个专题主要是围绕的产生、演化、解决并结合“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等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对有一个比较完整、深入的把握,同时对“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有进一步的认识。

专题九:“国家战略与软实力”(6学时)和专题十“苏联解体原因”(4学时),是依据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家战略的相关内容设置的,这两个专题主要是从国际政治的视角,使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有所把握。

除了上述十个专题的内容外,我们还依据教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在第一次课安排2学时讲授绪论,力求使学生对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内容有所掌握。由于上述设置的专题不可能覆盖教材的全部理论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课堂专题讲授与课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课程。此外,在教学中我们预留出4个学时用于期末答疑和考核。在开展专题式教学中,由于任课教师是根据个人特长选择讲授专题,在同一授课对象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各任课教师随机排课,第一次课的任课教师在讲授专题前,需要首先讲授绪论,结课的任课教师负责完成期末考核等任务。

2.课程的考核方式

在专题式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课程考核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力求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积极用正能量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实践和期末卷面考试三个方面完成课程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堂考核占30分,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课堂互动表现、参与活动等;实践考核占20分,主要包括开展辩论赛、组织读书报告会写读书体会、读经典文章写体会等;期末考核占50分,主要是以开卷形式,通过一些开放、灵活的试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题式教学的效果

为了把握专题式教学的效果,我们对接受过专题式教学的学生随机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从统计数据看,专题式教学显现出了改善教学效果比较突出的优势。比如,在“您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的回答中,选择“专题式教学”的占31.1%,“严格按章节教学”的占4%,“填鸭式教学”的占2.6%,“老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占54.3%,“创设情境教学”的占53%。在调查对教师组织教学情况的看法中,认为“照本宣科”的占13.2%,“创设教学情境,注重教与学互动”的占43%,“教师的角色更偏重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占47.7%,“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的占41.1%,“专题式教学”的占55.6%,“案例式教学”的占21.9%,“多媒体教学”的占58.3%。可以看出,“严格按章节教学”受到多数学生的排斥,专题式教学则受到了较多学生的认可,而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等教学形式,也都在专题式教学中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

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专题式教学是更受多数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专题式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专题式教学的效果要好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当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专题式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方面。比如,在学生的课堂表现方面,认为“认真听讲,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有个人特色的学习,在互动与合作中建构和理解知识”的占18.5%,“能认真听讲,但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就是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占42.4%。当学生和老师的观点不同时,认为“主动和老师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占11.3%,“接受老师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藏在心里”的占25.8%,“期待和老师交流,但不主动”的占37.1%,“去查相关资料,自己搞清楚”的占25.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认真地听课和学习,其中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下学习。多数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和听课,这与他们多年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形成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有51.7%的学生认为“内心形成的对课程的看法和固有的学习习惯”影响着自己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状态。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专题式教学,也需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三、“概论”课开展专题式教学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我们在开展专题式教学以来,总体上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在这方面经验缺乏、能力和条件有限,我们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对专题式教学进行探索和完善。具体地说,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努力树立和践行现代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积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帮助和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等多方面获益,要更加重视教学的正能量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力。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在回答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时,认为“遵守国家和学校的要求”的占8.6%,“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占17.9%,“拓展视野,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占17.2%,“应付考试、拿学分或以后考研需要”的占15.2%,“接受所谓‘洗脑、说教’”的占4.6%。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能以一种端正的态度学习课程并希望能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等去学习,实用心理比较强,学习动机过于功利化。学生以这种状态学习,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改善教学效果。专题式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应该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良好的教-学观念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也要努力在教学中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2.需要把握好课程的整体性与专题的独立性的关系

“概论”课教材所体现的理论体系、逻辑顺序和章节结构使课程具有一种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应该是编写教材和指导教学的一种需要。然而,从教材到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教条式地把这种整体性完全搬到教学之中,而是需要我们努力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专题式教学实际上是对课程原有整体性一定程度的突破和重组,是通过教学的方式在新的层面上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在专题的设置上,既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随意取舍。应遵循的原则是,既要“与教材在基本体例和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又能结合最新的理论成果、社会发展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们在追求专题的灵活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题的设置应在全面把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逻辑顺序和理论体系适度灵活把持,力求减少随意性,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努力做到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真正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3.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在回答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认为“有学术造诣”的占19.3%,“有责任感”的占18.%,“有人格魅力”的占27.3%,“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的占22%,“综合以上四项”的占60%。可见,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那些能力和素质强,又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实际上,专题式教学也更需要这样的教师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在问卷中征求学生对教学的建议中,认为“增强讲课的趣味性,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的占70.2%,“改进教学,体现出大学特色”的占44.4%,“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综合素质”的占28.5%,“改革考核方式”的占26.5,“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要立足教材,也要高于教材”的占55.6%。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诉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互动,通过有效、可行的教学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惠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研究――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下一篇: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