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量化考核的利与弊

时间:2022-04-09 11:28:34

高等学校教师量化考核的利与弊

摘 要:教师量化考核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途径,在实践中具有强大的功势,就其功能来说,较显现的有标尺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反馈功能,在实施教师量化考核过程中应遵循政策性、整体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它既要求考核方案整体、科学、可行,又必须符合有关政策,这样可以使对教师的评价更科学、更精确,使管理工作更细致、更严格。然而过分依赖量化考核,而忽视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量化考核的工作利弊共存,优劣同在。

关键词:教师;量化考核;利与弊;平衡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53-01

高校教师量化考核是高校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评判的活动。近年来,教师考核工作在很多高校开展,并成为高校管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高校教师考核的有效性问题,可为提高高校教师考核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高校教师考核有效性的实现。考核以目的正确性、内容的科学性、标准的适当性、主体多元以及教师参与考核。以现实观察为依据,指出高校教师考核存在着考核目的偏离、考核内容不当、考核标准不合理、考核主体错位以及教师参与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教师考核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指导思想偏差、管理政策影响,教师认识不够、参与意识淡薄、参与作用未能发挥。针对高校教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转变考核观念、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增强教师参与度。教师的量化考核是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分析目前高校教师量化考核运行过程中存在利与弊的关系。

一、利

1.教师的行为更规范化:数字对于高校量化考核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同样数字也是无情的。这就促使想获得数字的教师必须付出在平时要达到要求的劳动。它将有效而科学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最佳效果。

2.公平的环境中竟争:量化考核方案中包括出勤、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常规检查、辅导、考试、学生测评等等,每一项都有一定的分值,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平等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有利于促进全体教师在良好的氛围内科学而公平地努力和竞争。

3.使教师水平达到一个平衡点:实行教师量化考核,不单单是对教学工作有了要求和考核,对教研工作、工作量大小等都有了依据,促进了质、量同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学校的任何一位教师,他不可能是一个全面而无缺点的人,有的很会管理学生,但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如他人;有的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很高,缺乏管理水平;有的教学效果显著,但科研能力不强;有的教育科研水平高,但教学效果不佳。这样,一个教师会对照量化考核方案,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在弱的方面失分,在强的方面则可以补上去。

二、弊

1.用量化标准来限制教师: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通常的做法是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对教师提出量化指标,第一,人为因素造成了不够民主,表现为量化指标不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工作依据,而是对教师限定一个个框框,这样势必给教师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很难使教师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是为应付“量化指标”而去完成工作,结果成为量化考核的奴隶,由此导致对立情绪的产生。第二,量化依据不明,不论是高级教师还是初级教师,不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实习指导教师,都一个模子铸造,一种要求规范,致使有些教师顿生消极和抵触情绪,严重的还使矛盾加深,影响每位老师之间的关系。

2.学生对教师付出是否给予客观的评价: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其劳动任务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雕琢学生,而主要的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在德、智、体、美、劳、技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更好地发展各种学生的典型个性,其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学识、才能和思想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劳动者和劳动手段是融合一体的,具有创造性特点。教师劳动过程是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得如何,又直接影响各自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体现了艰苦性的特点。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各个教师长期合作、共同努力的有机总和,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体现了教师长期性的特点,其成果很难测定,其水准也难以定量或量化。

3.量化考核能否体现真实性:教师量化考核的实质是以加分、扣分为手段,达到对教师进行行为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表明,教师在一定的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并不一定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发自内心的或心悦诚服的自觉行为,更多的或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赢取考核分。如果单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量化考核的分数看,得分可能很高,但这样的一个“我”,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我”,很大程度上是“夹着尾巴做人”的隐性表露,一旦量化环境改变或消失,马上就会重现真我。

三、结语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科学、公正的考核既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举措,也是教师聘任、职务晋升、培养提高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考评高校教师的工作,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考虑利与弊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量化考核教师。

参考文献

[1]李保强.学校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翟天山.教育评价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上一篇:关注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 下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