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OR选学校?好专业和好学校从来不掐架

时间:2022-04-09 09:48:45

选专业OR选学校?好专业和好学校从来不掐架

现在的高中生经历着人生最辛苦的阶段,尤其是高三的莘莘学子。在高三这个阶段他们可以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成绩呕心沥血的时候,是真正的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他们关心的是分数,向往的是名校。至于大学毕业后的去向,基本是没人与他们讨论的,老师不管,家长也很少顾及。

所以,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就选了大学,选了专业。直到面临大学毕业,寻找工作,突然发现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还没有进入职场,就想改行。但是自己向往的行业是怎么回事,又一无所知。难道留级在大学重新读?当然不可能。结果有许多人被迫选择了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甚至,还有不少人因长期缺少对职业兴趣的发现和认识,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盲目就业,走了很多弯路,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职业不理想,就想读研。但读什么专业又很纠结。有的人不管什么专业,读了再说,于是研究生毕业,又面临同样问题。

究其原因,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就是在高三阶段。

如果认为高考结束便万事大吉,考生和家长都能松一口气,那就错了。从高考结束到成绩出炉、填报志愿的这段时间是又一场“战争”打响的时候。填报志愿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可以说一点也不亚于高考。许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应该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做职业规划,而这正是填报志愿时的一个致命误区。对于考生来说,考个高分数,有时也许不如填个好志愿。

但是究竟填报志愿时,该选好的专业还是选好的学校,对于高中生而言,难度直逼三角函数或英文语法,反正是扯不清。面对这个天问,一味地罗列双方的优缺点或者听信别人的经验都容易演变成口水仗。必须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明白到底需要什么。

无论是选好的学校还是好的专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大学四年过的更有意义。

作为一个逻辑清醒的人,思考事情时都无法回避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既然不管选谁都只是为了使大学过得更好,那么我们首先就得明白,这个大学是念来干什么的。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读大学,究竟又是读什么?

读中学是为了学习已有的知识,读技校是为了掌握已有的技能,读大学则是为了探索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技能。要探索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技能、提出新的模式,首先就需要有新的思想。所以,思想就是大学的根基与灵魂。

大学作为孕育先进思想的摇篮,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衡量一个人读大学读得好不好,不在于看他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术,而要看他是否学会了独立思考,是否可以参与到新思想的孕育与传播中。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可能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也可以成为医生……

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看似技术含量更高的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而且就大多数普通的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肯定还比不过技校生,因为技校厨师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要学切菜,而假如大学开设了厨师专业,肯定要用两年时间来更深层次地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和学术分类。

那大学生究竟凭什么区别于技校生并进而区别于一切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呢?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招聘,笔试试卷上面只给了一道看起来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几个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看到这个无厘头的题目,大家几乎都会傻眼。其实这道题不是要应聘者答出一个确定的数字,而是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所谓的“英国买”的数量与市场需求有关,市场需求与人口有关。首先要知道英国有多少人口,可以对其中最有可能打高尔夫球的人群以年龄层次进行划分,并估算大概人数。为了使数据精确,可以设计进行抽样调查。然后再根据打球的频率对这些人进行百分比统计,按百分比最后估算出要用多少球。这个数字就是英国总的市场需求。

这个问题考察的不是计算能力,而是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的问题就让大学生的优势凸显出来了。因为在大学期间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已经上升为了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正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

而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我们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都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什么样的专业才是好专业?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怕专业冷门,只怕学艺不精,正所谓“不患冷而患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

智联招聘曾经特别邀请近万名职场人士,展开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职场人看高考报专业”的调查活动。在对近万名职场人的调查显示,工作中的专业对口情况并不乐观。

只有13.7%的职场人认为自己的专业是完全对口的,而其余超过八成的职场人目前的工作都是与所学专业有所相关或完全不相关,其中“完全不相关”的职场人高达44.1%。这也能够反映出一部分人在当初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学毕业后都要面临求职与就业问题,但找份好工作,谋求好的发展,并不是大学毕业前才开始考虑就能顺利实现的,暂不论那时专业背景已经无法改变,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专业。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还是应该以个人兴趣为主,这样四年的大学生活才会更充实美好,未来的就业也才会更顺利。家长和孩子要充分沟通,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否则只会损伤孩子的长久发展。

即使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于自己选择的专业,也没有很大关系。因为就业后脱离本专业的现象非常正常,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需要的是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的大学生,而不是专家和技术能手。所以,可以及时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自学。只要自己基本的职业素质修炼够了,尽可以大胆地向其他行业进行尝试。

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即便是诸如金融、通信等要求“专业对口”的岗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量因素里,专业知识的比重可能只占10%,从大学的角度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基本的能说、能写、能做事的职业能力。讨论毕业生就业单纯强调专业是否对口是不全面的,就业市场会自然选择。比如,一个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一开始进入银行,前几个月里都会有专门的师傅来带,业务熟悉了以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在这几个月的考核期,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还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不然就算是这个毕业生的专业成绩很棒,如果行为不端正,坐不住,或者过分计较待遇和工作条件,依然会被企业拒之门外。

其实,好专业和好学校从来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有人可以兼得,有人……两者都不可得。

从最现实的成绩来划分,成绩好的学生,好学校与好专业是兼得的,他们从没有这种烦恼。而对于成绩在专科线的考生,选择实用的好专业才是出路。毕竟专科院校本来就是以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取胜,和名校比名气和光环是不切实际的。剩下最痛苦的往往就是成绩夹在中间,徘徊在“好学校差专业”与“差学校好专业”的考生。名校光环虽然能够让自己在应聘时更为有利,但在以后的工作中,决定自己成就的绝对是自己的专业技能。

所以,名校能给你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而专业技能才是证明自己的手段。

学校有“好”“次”,专业有强弱;“好”学校有弱专业,“次”学校有强专业。当你作出某种专业选择时,就要考虑终生教育和个人的职业规划,尽可能地选择在自己确定的专业范围内和成绩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接受最好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话来说,就是适合你的教育,即适合你的兴趣志向、适合你的综合素质、适合你的分数(即现有的智力水平)的教育,就是对你来说“最好的教育”。

这样看来,高分考生当然优先选学校,因为综合素质决定未来。“专业可以换,学校就不容易了。”一些人认为,重点大学从师资到硬件都具备优势,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首先,重点大学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上,与一般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以后的职业。其次,很多重点大学实行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弹性学制,进校后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选修第二专业,使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师资力量、学校建设、国家投入等方面差别很大,而学校的传统、校风、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的品牌效应也是他们所看重的。从长远发展来看,名校的品牌效应对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次高分考生,应该优先选专业。这里说的专业优先,前提是指稍逊一筹的大学的热门专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是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光是短暂的,而专业要陪伴人的一生。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虽然专业并不能决定某个人将来从事某项特定的具体职业,却基本界定了未来职业的范围。

对于所有考生而言,有一个原则: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等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成绩较低考生,奔实用。

专家如是说

用人单位对专业排名很清楚

詹晶明 启德教育集团首席发展顾问

有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明白,中国的企业家、政府人员、HR等,对于中国大学哪一个专业更好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知道哪所大学的这一类专业的学生好用,每年都会有数据的统计,并以此做为一个选择的标准。虽然是名牌学校,但是专业可能不太好,这些企业可能就不会给你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生和家长之所以会在专业和学校之间纠结,主要还是面子问题,比如考上了中山大学或者是考上了某外经贸大学,听起来肯定中山大学会更好听一些。

所以我一般会建议家长,首先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潜能来选择专业,等专业确定好了再看哪些学校的这个专业实力强,最后根据考生的考分和招生条件填报合适的学校。首选学校,次选专业。好专业必须依托一个好学校才能真正办好。一个学校若缺乏相应的师资、教学资源等条件,很难办好一个专业;另外从发展的角度,好学校的就业前景要好一些。

选专业比选学校重要

王建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

我认为考生选一个好专业比选一所好大学重要。因为专业的选择影响了考生此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所以选一个好专业尤其重要。我这里所说的好专业是指一个学校的名牌专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名牌专业,这些专业有很好的师资,聚集了省里乃至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考生选择了这样的名牌专业无疑能够在大学四年里接受到更好的专业教育。

另外,如果考生为了求一所好学校而牺牲专业,学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比较冷门的专业,可以说是浪费了四年大学时光。许多考生都以为考进了好大学,如果专业不喜欢还可以转专业,但事实上转专业并非那么容易,所受的限制特别多,尤其是转进热门专业更是几乎不可能。

所以,在优先考虑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后,再根据自己估计的分数选择相匹配的学校。从专业和职业的关系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一个人的职业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他所学的专业有着直接的关系。

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两个问题

尹宗禹 微课网教育理念奠基人

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两个问题,专业是指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专业的选择要从自己的特长、爱好、性格、价值取向以及就业率等角度出发进行选报。而学校的选择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进行选择。作为考生,无论是先定专业、后选学校,还是先选学校、后定专业,最终归一,即到某一学校就读某一专业。通过认识专业,才能选好专业。因此,我们说:理想职业,从专业选择开始。所以,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专业,你要学什么?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至于学校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实力,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学生则可以选择一般院校或专科院校。

上一篇:战胜自己 摒弃虚荣 下一篇:《学生天地·大作文》读者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