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9 04:13:23

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八所高校网球俱乐部开设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网球俱乐部在武汉各高校模式多样、初具规模,但场地设施不足、资金短缺、俱乐部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限制高校俱乐部发展的主要问题。强化俱乐部的管理机制,扩大俱乐部资金来源是俱乐部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高校 网球俱乐部 现状 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向国际化方向不断深入已成为必然趋势,创新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社会组织活动的意识显得空前重要,为了满足新世纪大学生的体育需求,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本文就武汉八所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方向等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为了能充分了解武汉市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教学情况,笔者于2004年5月起对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的网球俱乐部(协会)进行走访调查,并对1-4年级的普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表2)。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的现状

3.1.1网球俱乐部的模式

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近几年发展较快,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在8所高校中有5所开展了课外网球俱乐部,占62.5%;有2所高校开展了课内俱乐部,占25%;有1所学校开展了课内课外相结合俱乐部,占12.5%。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以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行为为主要目标,且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性等特点,得到普遍采用。课内俱乐部是在近几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在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实现教育部《指导纲要》“三个自主”,即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为目标。目前这类网球俱乐部在武汉开展较少。在15所高校中只有华中科技大学1所学校将课内、课外体育俱乐部相结合,将学生课内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及群体竞赛融为一体,并且以体育部下设职能部门形式固定下来。俱乐部思想明确,组织健全,已进入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阶段。这与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领导思想开放、改革意识强烈、学校场地设施完备、体育经费充足、体育师资力量雄厚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3.1.2网球运动场地设施

网球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网球运动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网球场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网球运动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目前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教学楼、宿舍楼等基本设施的扩建,校内可建空间相对减少,更给投资大、占地多的网球场地建设带来困难,致使绝大多数一般院校无场地,许多重点院校网球场地数量也有限,并且还要为教工活动服务,严重制约了高校网球俱乐部的活动开展和学生余暇网球锻炼的兴趣。

场地调查情况(见表3),表明:有62.5%高校网球场地仅仅只能满足一个30人左右的网球俱乐部场地需要,有些高校仅有1-2片网球场,无法满足开展10人以上规模网球俱乐部基本条件需要,制约了学校网球运动的发展,成为网球俱乐部发展的瓶颈。

3.1.3网球俱乐部器材

在被调查的俱乐部中,有4个俱乐部采取学生交费和自备的方式解决器材问题,其他的都采取部分由学校提供,部分学生自备的形式。在对俱乐部学生会员的调查中(如图1),有43.2%的学生拥有自己的球拍并能负担平均每月50元左右的额外体育费用,有40.6%的学生只是拥有自己的球拍,仍有16.2%的学生没有自己购买器材。在对高校普通学生的调查中,有30.6%的学生因为费用无法承受而没有加入网球俱乐部。

3.1.3俱乐部的管理

武汉高校网球俱乐部虽然有了一定规模,但管理上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对俱乐部缺少一个全面、灵活、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俱乐部内部缺乏健全的会员登记制度、会费缴纳制度;对会员在俱乐部内部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活动时间不能相对固定,随意性较大,造成场地安排上的浪费或冲突现象;选派的个别教练员责任心不强,影响会员的学习积极性。在被调查的俱乐部成员中,只有约10%和23%的人表示对所在俱乐部目前的状况表示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第二,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简单,缺乏高层次的体育指导。在调查中发现(见表4):目前高校课余网球俱乐部缺乏自身的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缺乏创新,基本上是网球课上什么内容,俱乐部就搞什么活动,失去了俱乐部自己的特点,没有利用俱乐部会员自己的相对集中性进行高层次的体育教学,例如举办各种讲座、网球比赛等。

第三,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对俱乐部制的性质、意义、目的不了解,缺乏依据个人的兴趣安排学习的能力,盲目选择项目。在调查中发现(见表5),为体育成绩合格而选择网球俱乐部占了大多数,不少人选择网球时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条件,仅仅是因为网球是时下比较流行和时尚的运动,还有不少人是为和朋友一起活动而并非个人主观意愿。因此不少会员消极对待俱乐部的活动,经常出现会员无故缺课、迟到等现象,俱乐部的会员参加上课等活动的人数极不稳定。

3.2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对策

3.2.1健全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俱乐部的管理。

为了促进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发展,网球俱乐部应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考核考试办法等,对俱乐部会员在俱乐部内的行为负责;充分调动俱乐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得到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俱乐部主管部门应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对俱乐部工作进行检查,包括会员活动情况,会员的考试、考核成绩等,并对检查情况详细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俱乐部管理规范化。

3.2.2保证俱乐部教练员质量,注重培养学生骨干。

对俱乐部的教练员选派可采取俱乐部主管部门推荐,学生监督,教务处考查,不合格的教练员随时更换的办法。俱乐部主管部门需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和深造,选派教师进行专项和研究生课程的进修学习,使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俱乐部应该注重骨干学生的培养,由精通网球专项、热爱并支持本俱乐部工作的学生直接担任俱乐部的助理教练员,确保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担任教练工作。

3.2.3适当增加俱乐部投入,扩充俱乐部资金来源。

多数高校网球俱乐部存在运营成本高而导致资金缺乏和硬件设施不足,限制发展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俱乐部应实行有限的有偿服务,做好面向社会开拓市场的工作。通过举办比赛、知识讲座等手段扩大校内外影响,吸引社会赞助,使俱乐部在服务学生的同时,拓宽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开发市场,获得部分资金,以弥补资金不足。

4.结语

目前,各高校开办网球俱乐部的目的虽有不同,但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自我体育”观念的形成,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网球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多样,其运作特征充分体现了参与者的自愿性、主动性。但俱乐部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和手段仍需改进和加强,同时俱乐部要改变思想观念,把扩展经费来源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社会市场开发,这才是新世纪高校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沈宏书,朱泓,金若中等.高校体育俱乐部体制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3:21-38.

[2]乌兰,包铁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2:62-63.

[3]谭沃杰.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发育规律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9,3:17-19.

[4]戴维・马修斯.美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J].安徽体育科技,1996,4:11-19.

[5]姚蔬武,张大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34-37.

上一篇:兴趣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足球运动在部队基层开展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