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数学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经

时间:2022-04-09 02:00:05

让有效数学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经

【摘 要】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问题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好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新课标明确提出: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基础。教师的课堂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

【关键词】 课堂;有效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一、什么是有效问题

那什么是有效提问呢?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由此完成的课堂目标的实现。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下是笔者一些体会和做法。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比如。

1.重数量,轻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一节课中的提问不能过多,要以教学目标的完成来设定。

2、重提问形式,轻学生思考。

教师给定标准答案,越俎代庖的事常常发生。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总是不放心,全盘说完,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表达。有时学生思考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重视教案的预设,轻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三、数学课堂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

(一)拥有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是教师提出有效问题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时机、质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师课堂提问的几个基本策略

1、注意科学性,根据教材知识点及联系来设计问题;备教材真正做到“深入”,首先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其次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第三,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实用有效。

3、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启迪,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课堂提问是由教学目标决定的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言,“与其说学习数学,倒不如说学习数学化”。即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发现现实问题并转化为数学问题。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现实问题数学化,针对不同的课,做好提问的侧重点。

(1)新知识点课时,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章节时,通过对学生的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说一说,通过几何图形的、翻折、平移、拼接或拆分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与其它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还发现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等)

(2)在教学公式的推导和法则时,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问题的设计一般说来应注意: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可以采用: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新课程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使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得到有效的掌握和解决。

(3)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提问,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启发式提问。

(三)课堂提问的几种形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启发式提问的最好诠释。教师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要有启发性,使用多种的发问形式。问题难易适当,讲究实效。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门见山式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旁敲侧击式问:为突出某一原理、逼向原理,从问题另一侧面,寻找契机发问。

3、层层深入问: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反问,使学生番然醒悟。其表现形式为“如果,会怎样?”“如果,就会?”

4、穷追不舍: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等。

(四)进行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2、教师“问”与学生“听”

有效地“提问”。――“精心地设计问题”,问题要有开放性。使问题保持一定的梯度。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提问”之后,要学会“等待”――为学生的思考留出“时间”,将学生的“回应”转化成教学的资源。

课堂有效的提问题就如一道道启迪学生思维的门,教师必须能够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要引领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究、交流、思考,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孔凡哲――2011年版课标准下的教学之我见,2013年6月

上一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下一篇:高中英语报刊阅读与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