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润秀雅 韵味独具

时间:2022-04-08 05:49:19

明清交替之时,社会动荡,江淮地区经济发达,商贾与文人常聚集于此舞文弄墨,吟诗作对。生活于此的八位青楼女子顾媚、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也被这种文化氛围所感染,并积极投身其中。由于八位女子才貌俱佳,被后世称为“秦淮八艳”。八人中除马湘兰外,其他七人都经历了由明至清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有许多明朝的官吏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在社会最底层被压迫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而且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现今“秦淮八艳”的大部分书画作品已经散失,只有少部分作品分别藏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兰石图》为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秦淮八艳”中地位最显赫,曾得到大清帝国“一品封典”的顾媚的一件传世画作,此画对研究和考证其书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顾媚(1619―1664年),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上元(今南京)人。据《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肢轻亚”。 顾氏不但有着仕女的娉婷娇姿,更具文才艺技,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17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18岁与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参加扬州名士郑元勋在南京结社的“兰社”,时人以其画风追步马湘兰而姿容胜之,推为南曲第一(南曲,泛指卖艺不卖身的江南名妓)。历鹗、朱彝尊曾为其画题写诗词。同时她又精音律,曾反串小生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教子》。享年46岁。著有《柳花阁集》。

兰花被誉为“君子之花”,常青幽香,高雅素淡,它是我国古代文人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兰花之所以受到画家们的喜爱,是因为兰花自古就被人们赋以人格魅力而被推崇。孔子《家语》中说:“与人善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俱化矣”。意为与正人君子在一起,如入兰花之室,日久即被香气所化。爱国诗人屈原也钟爱兰花,并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他以兰花的高洁自诩。

我们知道,兰花这种绘画题材,看起来比较简单,但画起来却不十分容易,如要画得好,需要有坚实的笔墨功夫和深厚的技巧为根基。兰花虽为自然界中并不十分出奇的植物,但它的形态却包含了一种符合书法规律形式美的特征。中国画重视线的表现功能,尤其是兰花的叶子更能显示线条美的特性,看上去刚柔相济婀娜多姿。它本身的自然形态,叶与叶之间有序排列,疏密相宜,变化多端,流线型向外伸展的形态本身就使人喜爱它,画家们更偏爱于它。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这幅顾媚的《兰石图》轴,绫本,纵90.7厘米,横40.5厘米。画面纯用水墨所绘。在左下角绘一块石头,石旁有兰花一簇,石下有杂草荆棘与之相伴。在构图上,笔者把丛兰安排在画面的右下角,然后以飘逸轻柔的兰叶向画面的右边做舒展的姿态,从而使画面既充实又有一种寂静空灵别具风格的感觉。画中兰叶婀娜多姿,翻转有秩。在用笔上,画家巧妙地将兰叶描绘得翻转、舒朗、富于变化,彼此之间承迎有情,互为衬托,充满活力和动感。画史、画传记载都说她“下笔迅扫”,从此幅《兰花图》可以看出,她作画以写为主,笔法流畅,信笔所至,不事雕琢。兰叶往往一笔挥就辗转有序。施墨上有浓有淡,干湿掌握得宜。兰叶之墨较浓,兰花之墨较淡,浓淡适中,阴阳相宜,此《兰石图》是她绘画的典型精品。顾媚在此幅画作中并未署年款,只落有“顾氏横波写”之款,但其丈夫龚鼎孳为其画作题跋为“丁亥季夏属闺人写似愚公年社翕正,弟鼎孳识于旧雨斋”,“丁亥”为清顺治四年(1647年),由此年款看来其夫题此画时她年仅29岁。画中钤印三方:龚鼎孳印(白文)、眉(白文)、顾氏(朱文)。

顾媚在创作《兰石图》时,善于学习前辈画家的长处,注意揣摩表现对象的形态和特点,充分运用毛笔的特点去表现她所热爱的兰花题材。该图通过高度概括和取舍适当的形象思维过程,使得她笔下的兰花富有生动的表现力。那流畅飞动的笔调,风神奕奕的墨韵,使《兰石图》成为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成功作品,令人百看不厌。

顾媚作为名妓画家,由于她生活在与文人墨客频繁接触的文化环境中,处于以男性为主体的画坛中,要想以其才艺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在创作态度及表现手法上,就要以男性绘画意识为转移,故此,她的审美观没有超越中国文人画的范畴。但是因为她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贯注于作品里,致使她的画中带有一种女性细腻、含蓄、委婉、淡淡的忧郁和愁闷的色彩,这种表现女性情感世界的绘画,在中国画史上是有其独特意义的。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拍卖精品赏析 下一篇:一枚正面竖背面横的广州市立银行银毫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