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国槐主要害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时间:2022-04-08 05:28:20

北京地区国槐主要害虫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摘 要:国槐是北京市市树,为北京地区行道、绿地及平原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然而,国槐树易发生多类虫害,如果不及时防治,常常造成重大危害。该文列举了北京地区国槐害虫的主要类型,详细阐述了害虫的致病机理及发生情况,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国槐;害虫;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79-05

国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是华北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冠宽广、枝叶茂密,花朵状如璎珞,香亦清馥,是北京地区最重要的行道树和庭荫树,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常见千年古树。然而近年随着气候变暖,以及过多滥用杀虫药物,国槐的病虫危害逐年加重,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常常造成重大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养护工作经验,总结了北京地区国槐虫害的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对策。

1 国槐食叶类害虫

北京地区国槐树食叶类害虫主要有国槐尺蠖、国槐天社蛾、国槐潜叶蛾等。

1.1 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 属鳞翅目,尺蛾科。

1.1.1 危害特点 国槐尺蠖属暴食性害虫,大发生时短期内即可以把整株大树叶片食光。初龄幼虫取食嫩芽、嫩叶,叶片被剥食成圆形网状,2龄幼虫取食叶片,被害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幼虫可以将叶片吃成较大缺刻,最后仅残留少量中脉。发生严重时,常把树叶蚕食一光,并吐丝排粪、各处乱爬,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园林景观。

1.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7mm,翅展30~45mm,全体灰黄色。前翅及后翅均有3条暗褐色横纹,停落时前后翅展开,平铺在体躯上。卵:扁椭圆形,长0.58~0.67mm,宽0.42~0.48mm,初产时鲜绿色,渐变红褐色,孵化时灰黑色。幼虫:体长19.5~39.7mm,初孵时黄绿色,老幼虫绿色,体背灰白色或紫红色(图1)。蛹:长16.3mm,圆锥形,红褐色。

1.1.3 发生规律 北京地区一年3代,主要为害3次,有时有部分4代。以蛹在树木附近4cm左右深的松土里过冬,次年4月中旬,当日最高气温达20℃以上,连续7~10d时,成虫进入羽化盛期。喜光,白天多在墙壁上或灌木丛里停落,夜晚活动,喜在树冠顶端和外缘产卵,一般在每片叶正面主脉上产卵1粒,每一雌虫平均产卵400多粒。5月上、中旬(中龄刺槐盛花期)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初孵化的幼虫将叶啃出一些零星白点,3龄以后,蚕食整个叶片。一个幼虫一生共吃树叶10片左右,其中90%在5龄(化蛹前)时吃掉(图2)。幼虫受惊吐丝下垂,过后再爬上去,化蛹前在树下乱爬;6月下旬(大枣树和栾树盛花期)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8月上旬(中龄国槐花蕾开放30%~50%)第3代幼虫孵化为害。每一代幼虫老熟后都吐丝下垂,入土化蛹,最后一代8、9月入土化蛹过冬。暴风雨能造成大量幼虫坠地或溺水而死,特别是临化蛹前下几次暴雨,则下一代虫量明显下降。

1.1.4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要狠抓第1代,挑治2、3代。于低龄幼虫期喷射10 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于3龄幼虫期喷600~1 000倍的每mL含100亿以上的Bt乳剂杀幼虫。(2)于秋冬季和各代化蛹期,在树木附近松土里挖蛹消灭。(3)突然震荡小树或树枝,使虫吐丝下垂时弄下杀死。(4)于各代幼虫吐丝下地准备化蛹时,人工扫集杀死。(5)黑光灯诱杀成虫。(6)保护土蜂、寄生蜂、麻雀等天敌,有条件还可释放卵寄生蜂、赤眼蜂来治虫。(7)必要时在卵孵化盛期喷4 000倍的20%菊杀乳油等毒杀幼虫。

1.2 国槐天社蛾(Pterostoma sinicum Moore) 鳞翅目,舟蛾科,又叫槐羽舟蛾。

1.2.1 危害特点 国槐天社蛾是国槐的又一种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蚕食叶片,造成残缺不全,食量大,可在较短时间内将树叶吃光,常伴随国槐尺蠖一起发生和为害。

1.2.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mm左右,翅展63mm左右,全体灰黄带褐色;前翅后缘中央有一弧形缺刻,两侧各有一个大的梳形毛簇,前翅近顶端有微红褐色锯齿形横纹;后翅暗灰褐色,隐约有一条灰黄色外带。幼虫:体长55mm左右,宽9mm左右,虫体腹面绿色,体背白绿色;体侧通过气门有一条约1mm宽的淡黄色纵带,纵带上边缘为蓝色。腹足上有3个黑色环纹,胸足上有5个较规则的黑点。蛹:长30mm左右,黑褐色,长圆形。

1.2.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3代,以蛹在土中过冬。次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外出,喜在树冠上部枝梢顶端树叶上产卵,卵期6~8d,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为害,虫体较大,能把整枝整树的叶片吃光;6月上旬幼虫老熟下地化蛹,蛹期7d左右,6月下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7月中旬幼虫老熟下地化蛹,8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为害,9月下旬至10月初,幼虫陆续老熟下地化蛹过冬。

1.2.4 防治方法 (1)于秋冬季在树木附近墙根下土中、砖石瓦块下、杂草、灌木根旁等处,挖茧蛹消灭。(2)人工捕杀幼虫。(3)于低龄幼虫期喷10 000倍的20%灭幼脲1号胶悬剂或2 000倍的20%菊杀乳油。(4)保护螳螂、麻雀、胡蜂等天敌。

1.3 国槐潜叶蛾(Phyllonor ycter acaciella Mn) 鳞翅目,潜叶蛾科。

1.3.1 危害特点 华北等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对北京市行道树、公园和绿地中的国槐、龙爪槐为害性很大,常造成大量焦叶、枯叶现象,严重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和生长。

1.3.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mm左右,翅展6mm左右,全体银白色,有光泽,前翅顶端有星状金纹。卵:圆形、黄白色。幼虫:体长5mm左右,黄白色。蛹:长2mm左右,锥形,胸背黑褐色,腹部黄色。茧:丝质白色,两端各伸出2根丝带,附着叶背、树皮或建筑物上。

1.3.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3代,以包在茧内的蛹在树枝、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过冬。次年4月底5月初(中龄国槐刚全部展叶)成虫羽化,晴天无风的午后,多在国槐树周围飞翔,把卵散产在叶片上。5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孵化,钻入叶肉内取食,受害部位初为稍弯曲潜道,后呈灰褐色斑块。6月上旬幼虫老熟爬出叶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在叶背或枝、干上作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8月中旬至9月下旬第3代幼虫孵化为害。10月老熟幼虫吐丝下垂飘到树枝、树干或附近建筑物上作茧化蛹过冬。

1.3.4 防治方法 (1)于4月底5月初喷2 000倍的20%菊杀乳油,杀过冬代成虫。(2)于幼虫为害期,傍晚喷1 000倍的50%杀螟松乳油或2 000~3 000倍溴氰菊酯乳油杀幼虫。(3)于冬、春季刷除树枝、树干和附近的建筑物上的虫茧,消灭过冬蛹。

2 国槐刺吸汁液的螨类和害虫

2.1 国槐红蜘蛛(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 蜱螨目,叶螨科。

2.1.1 危害特点 华北、西北等地均有发生,为北京地区国槐的一大害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大量地面铺装和建筑的辐射热,大大加快和增加其繁殖量;更由于防治国槐尺蠖等曾大量使用DDT、有机磷等广谱杀虫剂,影响了一些天敌的孳生和生存,红蜘蛛才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螨,如不及时喷药防治,就会造成严重的黄叶、落叶。

2.1.2 形态特征 成螨:雌成螨体长0.4mm左右,倒鸭梨形,锈褐色或淡红褐色。体背有2行纵行褐斑,每行2~3块,前端的较大。8条腿,黄白色。卵:初产时淡黄色透明,后变浅红色,球形,直径0.13mm左右。若螨:淡黄色或略带红色,形态和成螨相似,短椭圆形,体长0.17mm左右,比成螨较圆些。

2.1.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发生10余代,以成螨和若螨在树木的裂缝、土缝里等处过冬。次年4月中、下旬(中龄国槐长出新芽10mm左右长时)开始活动为害,一般此时螨量较少,不易成灾。5月上、中旬产卵,中下旬第一代螨为害,进入6月螨量大增,槐树内膛靠近树干的小枝上出现明显的被害状,逐渐向外、向上扩展,受害叶片变成灰绿,主脉两侧有黄白小点,叶上有吐的丝和灰尘,叶片两面有大量卵和若螨、成螨。6~7月发生为害最严重。7月中旬出现大量黄叶、落叶现象。6月中旬开始,如遇37℃以上的高温、干旱,日夜温差很小,并连续一周以上时,有螨源的树就会发生猖獗,很快造成严重黄叶、落叶。雨季连续降大雨时,螨量明显下降。成、若螨能借风力传播。9月开始,如雨量较少,还有一次小的为害高潮,10月后开始陆续过冬。

2.1.4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红蜘蛛的天敌有蓟马、捕食螨、瓢虫、草蛉、小花蝽等。(2)在螨量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时,可用高压喷雾器喷洒清水冲洗树叶,每周可喷2~3次,既能改善环境卫生,又能直接冲洗掉成、若、幼螨;或用0.1~0.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冲洗或喷一些对天敌安全的杀螨剂,如速效浏阳霉素等。(3)螨量较多时,可喷2 000~3 000倍的24.5%爱福丁乳油,或2 000倍的73%克螨特乳油,或5%尼索朗乳油。(4)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以补偿树木因干旱和螨害所造成的失水。

2.2 槐蚜(Aphis robiniae Macchiate) 同翅目,蚜虫科。

2.2.1 危害特点 槐蚜主要为害国槐、刺槐等树木,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影响新梢生长,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缩下垂,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序不能开花,同时诱发煤污病。并排泄蜜露,污染环境,大量迁飞时眯眼,影响行人。

2.2.2 形态特征 成蚜:有翅胎生雌蚜,长卵圆形,长1.6mm左右,黑或黑褐色;翅长2.8mm左右,透明;腹管细长,黑色,腹部淡色,有黑色斑纹。无翅胎生雌蚜,卵圆形,长2mm左右,较肥胖,漆黑色或黑褐色,少数为黑绿色。卵:长约0.5mm左右,淡黄色渐变为黑绿色。若蚜:体长1mm左右,黄褐色或黑褐色,腹管较长。

2.2.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发生20多代,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地丁、野苜蓿等杂草的根际等处过冬,少量以卵过冬。次年3~4月在杂草等越冬寄主上大量繁殖,4月中、下旬产生有翅胎生雌蚜,5月初(中龄刺槐初花期)迁飞到国槐树上为害,并胎生小蚜虫,随气温增高,虫量猛增,5、6月份在国槐树上为害最严重(图3)。喜为害枝、干上的萌芽、嫩梢、嫩叶和花穗等,被害嫩枝枯萎卷缩弯垂,在叶和梢上排泄大量油状蜜露,易引起黑霉病,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穗不能开花。5月下旬开始迁飞至杂草、农作物等其他寄主上生活,6月中旬后槐树上已少见。8月下旬开始,如雨水少,又迁飞到槐树上为害一段时间,然后过冬。

2.2.4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有草蛉、瓢虫、蚜茧蜂、食蚜蝇、小花蝽等。(2)当蚜虫初飞至树木的一些萌芽上大量繁殖为害时,随时剪掉萌芽消灭蚜虫,防止扩展。(3)必要时,可喷4 000倍的20%甲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 000倍的10%吡虫啉乳油等。

2.3 国槐木虱(Psylla willieti Wu) 同翅目,木虱科。

2.3.1 危害特点 为北京市国槐树的一种常发生的主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嫩梢、嫩叶为害,其排泄物易污染树木,严重影响树木枝梢生长和观赏。

2.3.2 形态特征 成虫:体形似小蝉,头部横宽大于纵长,体橙黄色略带绿色,体长3mm左右,似蚜虫大小,但能飞会跳,前翅长椭圆形,透明,中间有一条主纵脉,有3个分支,与蚜虫不同,没有翅痣。卵:椭圆形,长0.4~0.5mm,一端较尖,并有一卵柄,一端略钝,初产时白色透明,近孵化时,钝的一端发黄。若虫:初孵时白黄色,腹部橙黄色,复眼红色,体略扁,长大后体色渐深些。

2.3.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数代,多以成虫在树洞、树皮缝等过冬。次年3月底4月初开始活动,多产卵于嫩梢、嫩芽的毛丛中,4月中旬开始孵化出若虫,多在叶背或嫩梢、嫩叶上为害,并在叶片上分泌大量粘液,易诱发黑霉病。近5月出现大量成虫,并在叶背留有很多脱的皮。5、6月份干旱季节为害最严重。7、8月雨季虫量见少,9月后虫量又有回升,10月后过冬。

2.3.4 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国槐木虱的天敌主要有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2)必要时,可喷1 500~2 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4 000倍的10%吡虫啉乳油等。

2.4 桑白介壳虫(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同翅目,盾蚧科。

2.4.1 危害特点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为国槐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为害国槐树木的枝干。

2.4.2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1.3mm,卵圆形,橙黄色。触角退化成瘤状,上有一根粗刚毛。腹末端有3对臀角,雌介壳灰色,近圆形,有明显螺旋纹。雄成虫体长1mm左右,橙黄色或黄色,触角10节,上有毛,翅白色。腹末有性刺一根。雄介壳白色,长圆形,背面有3条隆起,壳点橙黄色。卵:椭圆形,长0.25mm,淡橙红色。若虫:椭圆形,体长0.3mm左右,浅粉色,腹末有毛2根。

2.4.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过冬。次年4月底(飞柳絮期)产卵,每雌虫产卵数百粒,卵期15d左右。5月中旬(中龄刺槐谢花期)若虫开始孵化,爬行几天,选择细嫩枝条固定为害,约经5~7d体表分泌灰白色蜡质物,不久脱皮,开始形成介壳。雌虫在介壳下刺吸树木汁液。严重时树木发芽展叶晚,叶片小,造成枯枝焦梢。6月中旬雄虫羽化,7月中旬产第2代卵。7月底(中龄国槐花蕾开放近1/2)第2代若虫孵化为害。9月中旬第2代雄成虫羽化,雌雄交尾后,雄虫死去,雌虫在枝条上的介壳内过冬。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树木受害严重。一般新被害植株雌虫较多,被害已久的植株则雄虫多于雌虫,严重时,雄介壳密集重叠,布满整个枝条,好似覆盖一层白绵絮(图4)。

2.4.4 防治方法 (1)于3月下旬树木发芽前,喷20~25倍的20号石油乳剂,杀过冬雌虫。喷药要求均匀周到,药量达到枝干上要流未流的程度。(2)秋冬季结合整形修剪,将多虫枝剪掉或人工刷除主干和大枝上过冬雌虫。(3)必要时,可于若虫孵化盛期喷2 0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2 000倍高效氯氰菊酯。(4)注意保护和利用红点唇瓢虫等天敌。

2.5 草鞋介壳虫(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 同翅目,珠蚧科,又名草履蚧。

2.5.1 危害特点 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均有发生。北京城、近郊区普遍发生,不但严重危害树木生长,对市容环境也有影响。主要为害国槐树的枝、干部位。

2.5.2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扁椭圆形,背部鼓起,背面有横皱褶,并被有薄层白蜡粉,体赭色,周缘和腹面淡黄色。成虫有2种:一种体长7~9mm,宽4.5~6mm,多发生在庭院槐树上;一种体长12~15mm,多发生在行道、绿地柳、白蜡等树上。雄成虫体长4mm左右,紫红色。前翅灰黑色,停落时呈“八”字形。卵:长圆形,黄色。卵囊:白色棉絮状,长15mm左右。若虫:灰褐色,长卵形,体长2mm左右。

2.5.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1代,以若虫和卵在树木附近的建筑物缝隙里、砖石堆里、松渣土里以及树皮缝、树洞里等处过冬。次年2月若虫开始出蜇活动,寻找树木,2月下旬开始上树,爬到嫩枝、幼芽去取食,3月中旬(柳芽吐新芽长5mm左右)为上树盛期,3月底若虫第一次脱皮,体表开始分泌蜡粉;4月初进入为害盛期。4月下旬雌若虫脱皮后变为成虫,并在树干上及附近建筑物上留有大量灰白色虫皮。于5月中、下旬雄成虫大量羽化,雌雄交尾后,于6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下树,爬入墙缝等处产卵过冬。一般每雌虫产卵40~50粒。

2.5.4 防治方法 (1)于秋冬季用灰泥抹死树木附近建筑物的各种缝隙,彻底清理砖头堆、渣土、垃圾等,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过冬虫卵。(2)1月下旬或2月上旬在树干上缠塑料环,以截止若虫上树。环宽20cm左右,要求环内均匀涂抹湿泥(图5)。(3)已上树为害时,可喷70倍的棉蚜皂水,或喷2 000倍高效氯氰菊酯。(4)注意保护红缘瓢虫等天敌。

3 蛀食国槐枝、干类害虫

3.1 国槐叶柄小蛾(Cydia trasias Meyrick) 鳞翅目,卷蛾科,又名国槐小卷蛾。

3.1.1 危害特点 国槐叶柄小蛾是北京地区国槐树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羽状复叶叶柄基部,造成复叶枯干或脱落(图6),严重时大量复叶脱落,树冠上出现许多光秃枝,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和观瞻。

3.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mm左右,翅展11mm左右,全体深灰褐色;前翅灰黑色,前缘为黄白色线,从翅基部起,越往翅顶越宽,并从中部至翅顶在黄白线上有4个明显的黑点,在翅面上近翅顶中央处有3排扇面形横白纹。腹部及足黄色,触角灰色、丝状。后翅灰色。胸背和翅基部有蓝色闪光鳞片。卵:椭圆形,长0.6mm左右,扁平,很薄,边缘半透明,黄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11mm左右,体黄白色,头褐色。蛹:长6mm左右,黄褐色。

3.1.3 发生规律 北京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种子里、枝条里、树皮缝里等处过冬。次年6月上旬成虫羽化,成虫趋光性较强,产卵在叶片、叶柄或小枝上,每处产卵1粒,卵期3~5d。6月下旬幼虫孵化,多从羽状复叶柄的基部蛀入为害,在蛀入前,先吐丝拉网,并在网下咬树皮,然后钻入枝条内、被害处排出黑褐色粪末和木屑;有迁移为害习性,一般2~3d转移一次,一头幼虫能造成几个复叶枯干脱落,7月中旬是大量复叶脱落期(图7)。幼虫期25~27d,7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8~9d,8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8月中旬为害最严重,大量复叶干枯脱落,树冠上出现大量30~40cm长的秃头枝。10月后幼虫在种子里、枝条内或潜入树皮裂缝等处过冬。后期世代不整齐。

3.1.4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整形修剪,剪掉虫枝,彻底打掉槐豆,消灭越冬虫源。(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3)用苹果蠹蛾性诱剂诱杀成虫。用塑纸板制成三角形诱捕器,长30cm左右,高20cm左右;里面涂上粘虫胶,用铅丝将诱芯挂在里面中央,距底1~2cm处;然后将诱捕器挂在树冠顶部1~1.5m处(图8),每隔3~5株挂1个,可诱(下转131页)(上接82页)到10m以内的大量成虫(图9),也能诱到100m处的少量成虫。不但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起到预测预报、掌握虫情和喷药的有利时机的作用。(4)在测报的基础上,于产卵高峰期后几天内,喷1 000~1 500倍的20%菊杀乳油,或2 000倍的高效氯氰菊酯,杀初孵幼虫。

3.2 国槐木蠹蛾(Hol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 鳞翅目,木蠹蛾科,又名小木蠹蛾。

3.2.1 危害特点 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均有发生,为北京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一种主要蛀干害虫。幼虫钻蛀树枝、树干,在木质部形成密集的虫道,破坏树木输导功能,常造成整枝、整株树木死亡,木材失去利用价值。

3.2.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mm左右,翅展37mm左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云状黑色横纹,外缘及中央为灰白色。卵:扁圆形,中部稍凹,灰黑色,长径约1mm。幼虫:老熟时体长50mm左右,宽6mm左右,背面红紫色,腹面黄白色。蛹:长21mm左右,宽5mm左右,黄褐色,稍弯曲。

3.2.3 发生规律 北京2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过冬。次年4月开始为害,有新虫粪和木屑排出,粪粒、木渣粘连在一起呈棉絮状,悬挂在排粪孔周围。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在近羽化孔处化蛹。6月下旬(早花栾树谢花期)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外出后,将蛹壳留在羽化孔口内外各1/2。雌雄交尾后,喜产卵于树干、大枝的伤疤、裂皮缝处,卵成堆,每堆数粒到数十粒,每雌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卵期14~24d。7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在附近爬行,成群蛀入树皮,以至木质部里为害。从树皮缝处排出细碎黄褐色虫粪和木屑。受害部位常在树上成段。幼虫在树内为害2a。严重时树皮易剥落,树木或枝条很快枯死。伤多的树、衰弱树、孤立树受害较重。

3.2.4 防治方法 (1)合理混植,加强水、肥等养护工作,注意减少树木损伤,增强树势,以减少虫害发生。(2)于为害期从排出新粪的虫孔往里注射50倍的90%敌百虫原药,或1 000头/mL的芜菁夜蛾线虫液杀幼虫。(3)结合冬季整形修剪,剪掉多虫枝或伐除多虫树木处理,减少虫源。

参考文献

[1]赵怀谦,赵宏儒,杨志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臧德奎.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欧小平,翟敬宇.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性控制初探[J].北京园林,2008(2):40-42. (责编:徐世红)

上一篇:自我塑造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下一篇:唐长安城园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