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膜结核64例延误诊断分析

时间:2022-04-08 04:43:42

支气管内膜结核64例延误诊断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8月1日收治确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9~76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2年。临床症状:不规则低热20例,盗汗15例,咳嗽50例,反复少量咯血10例,气喘35例,胸痛10例。辅助检查:64例均摄X线胸片,其中见可疑肺结核阴影20例,钙化灶15例,纤维索条状阴影18例,肺不张5例,支气管扩张10例,双下肺纹理增多粗乱、模糊25例,肺野完全正常10例。有50例患者在入院前做过痰抗酸杆菌检查,20例阳性,入院后痰菌阴性患者反复查痰抗酸杆菌(6次以上),15例查到抗酸杆菌。24例未查到抗酸杆菌的患者均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病理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镜下见支气管黏膜以黄白色状隆起为主要改变者15例,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黏膜水肿6例,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水肿者10例。可见血色干酪样坏死10例,病理检查均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其中活检标本阳性24例,刷检阳性24例。10例肺野完全正常患者曾做过胸部CT检查,示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5例肺不张患者在外院手术治疗,病理证实支气管内膜结核。

结 果

经规律抗结核治疗(3个月的强化治疗和6~9个月的巩固治疗),配合雾化吸入及气管内滴入抗结核药物,57例获得满意疗效,5例手术患者行肺叶摘除手术或支气管扩张术,经规律抗结核治疗亦收到较满意疗效,1例患者失去联系,1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死亡。

讨 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肺结核的重要并发症,常因早期肺部无明显病灶未做进一步检查而误诊或漏诊。

延误诊断原因分析:①在抗结核化疗时代,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发病率较以前明显下降,综合医院遇此类情况较少,未引起重视。②临床症状不典型:本组患者多无明显结核症状和活动性结核病灶,而以咳嗽、喘鸣、咯血为主要症状,易误诊为支气管阻塞症状,酷似肺癌或支气管哮喘。③留痰质量和痰检,本组有30例患者入院前做痰涂片及培养检查,结果为阴性,应嘱患者按标准留好痰标本,痰涂片至少要做6次以提高阳性率。④未及早采用PPD试验、TB-PCR检测技术,降低了诊断率。⑤未及时做纤支镜检查是误诊的关键,凡临床怀疑本病而痰检阴性者,也应常规做此项检查。

对不明原因出现咳嗽、气促、胸痛、血痰症状,特别是支气管阻塞症状酷似肺癌或支气管哮喘者,应做如下检查:①常规胸部X线、CT检查,定期观察肺部阴影的变化及气管的变化。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及时发现支气管腔内病变及狭窄情况,是目前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方法。③尽管临床上反复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阳性率极低,但经纤支镜抽吸刷检和灌洗、病理活检,阳性率可明显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率。④PPD试验具有快速、简便、敏捷、特异等优点。如高度怀疑此病,PPD试验阴性结果者,可在本次试验1个月后再次做此项检查。⑤利用TB-PCR检测技术,对于胸部正常,痰菌阴性,组织学未见典型结核,改变的支气管内膜结核颇有诊断价值。

纤支镜活检、刷检与痰细胞学检查、PPD试验以及TB-PCR检查,是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对支气管内膜结核,除了要予以重视,还要做全面系统的检查及动态观察,必要时行诊断性治疗,是避免该病延误诊断的关键措施。

上一篇:我国带状疱疹误诊情况荟萃分析 下一篇:以消化道症状为表现重症心肌炎2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