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脑积水手术治疗40例分析

时间:2022-04-08 12:52:45

外伤后脑积水手术治疗40例分析

摘 要 目的:对外伤后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4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全麻下选侧脑室额角穿刺,术中测脑室压选择分流管,腹部切口选择脐下经腹直肌切口。结果:症状明显好转36例;4例术后症状无改善,1例出现头皮下积液,1例出现硬膜下血肿,无感染病例发生,症状明显好转者术后1~4周复查头颅CT,显示原间质性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结论:手术采用额角穿刺,头皮弧形切口,硬膜切一个比导管稍粗的孔,使其紧贴分流管,术中测脑室压选择分流管并减少分流装置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外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5.07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治疗外伤后脑积水患才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术前所有患者均常规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或术中穿刺脑室测压,选择合适压力分流管,其中高压性脑积水12例,正常压力脑积水28例;并做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排除颅内感染。患者血象、体温正常。颅脑CT、MRI检查提示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并有间质水肿。

手术方法:全麻下手术,一般选择右侧脑室额角穿刺,右侧有去骨瓣减压窗的选择左侧脑室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19例使用抗虹吸分流管,10例选择可调压分流管。腹部切口位于脐下,经腹直肌进入腹腔,送入腹腔25cm,腹腔端分流管末端剪侧孔3~4个。

结 果

症状明显好转36例,4例术后症状无改善,1例出现头皮下积液,1例出现硬膜下血肿,无感染病例发生,症状明显好转者术后1~4周复查头颅CT,显示原间质性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血肿,多需开颅手术治疗,手术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中的血液成分阻碍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的吸收,导致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形成脑积水。其中以慢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较为常见,常发生于术后3周~6个月。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昏迷不醒,骨窗压力逐渐增高,或病情平稳后出现新的神经系统障碍的患者,应考虑继发脑积水的可能。

手术注意事项:术前根据腰穿结果选择不同压力的分流管不仅可以避免术后低颅压的发生,还可以避免因为分流过度使脑组织塌陷拉断桥静脉引起颅内出血等并发症[1]。对于梗阻性脑积水仍采用术中测定脑室压力来决定选择分流管。为减少感染的发生,采用弧形切口切开头皮,颅骨钻孔距切口3cm的中心,不直接位于切口下。阀门放置在头皮较厚、营养良好、接近切口但不直接在切口下的位置。硅胶分流管带有静电,易被空气中或手术巾表面颗粒污染,应尽量减少分流管在空气中的暴露,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会导致组织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两组人员同时切开硬膜与腹膜,后打开分流装置以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为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采用在硬膜上切一个比分流管稍大的孔,使硬脑膜紧贴在脑室端分流管上,防止脑脊液渗漏于皮下。分流管置入额角较为理想,其理由为额角宽大无脉络丛,对侧脑脊液经Monor孔流向分流管压力梯度小[2]。这样可以减少脉络丛粘连引起分流管近端阻塞。腹部切口在中下腹部,减少腹腔端导管头端裂隙被大网膜堵塞。术前腰穿放液后,如症状改善提示分流有效[2]。

参考文献

1 于军,李旭琴,熊文德,等.脑积水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62-63.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上一篇: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术的体会 下一篇: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临床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