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MMSE量表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评估及随访观察

时间:2022-04-08 08:52:37

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MMSE量表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评估及随访观察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的测定,在随访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w内、3个月、6个月时分别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MMSE量表的测定。比较发病后1w内、3M、6M时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异常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检出有无差异。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w内、3个月、6个月时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 P300;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特别是老年人严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1]。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是最常见的亚型[2,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存活率的提高,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严重问题。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VD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VD的临床诊断标准不能早期发现患者。很多患者出现智能损害时尚未达到VD的诊断标准,因而无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

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MMSE量表的测定,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方面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2012年7月~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卒中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发病前无明显认知缺损,无精神及情绪异常,生活完全或基本自理,并能配合检查者。其中男性 62 例 ,女性 34 例 ,年龄 45~85 岁 ,平均64.5 岁,病程30min~3d。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②出血性卒中及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史者;③有明显的失语、失用、感知功能异常而不能参与临床测试者;④合并VD以外类型的痴呆;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⑥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⑦活动性癫痫及精神疾病(抑郁症等);⑧严重心肺疾病、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肝性脑病 )、乙醇中毒、严重神经官能症者;⑨药物、酒精依赖史者;服用镇静剂、安眠剂、免疫制剂、抗胆碱能药、抗惊厥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及其他可能引起认知改变的药物者。

1.2方法

1.2.1观察项目 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上述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1w内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及MMSE量表的测定。3个月及6个月再次行P300检查及MMSE量表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MMSE量表评定结果、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测定结果。

1.2.2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 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Keypoint型,Dantec公司,丹麦)。电极安放采用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方法,记录电极放置Cz、Pz点,参考电极置于乳突,手腕接地。采用听觉oddball模式,刺激强度为100dB, 靶刺激频率为 2kHz,靶刺激出现概率占刺激总数 20%,非靶刺激频率为 1kHz,出现概率为80%,滤波带宽 1~50Hz,叠加 30~50次。根据国际诱发电位电生理会议提出的标准,以头顶Cz点记录的P300为基本波形,测量P300的潜伏期(ms)及波幅(uv),而Pz点记录的P300波作为辨认波形的参考。潜伏期延长标准为大于本实验室正常值2.5倍标准差,波幅降低为小于本实验室正常值2.5倍标准差。P300异常定义为潜伏期延长大于上述标准或波幅降低小于上述标准。

1.2.3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 总分为30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或以上≤24分者为认知功能受损。MMSE异常定义为低于相应文化程度的分数为异常。

1.2.4退出和失访的处理 若受试者观察时间内死亡或中途退出者按正常结果处理。

1.2.5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w内、3M、6M分别行P300、MMSE测定,结果显示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图1 不同检查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间认知功能受损的检出情况

3 结论

VD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口中致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5]。研究发现脑卒中是起VD的主要因素。在>65岁的脑卒中患者中,约1/3(25%~41%)在3个月内发展为VD[6]。美国NIH神经流行病学多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存活的患者中,约有26.3%并发VD[7]。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65岁人群中VD患病率,男性为1.4%,女性1.2%,总患病率1.3%。VD使患者饱受痛苦和折磨,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其家人、甚至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据国外资料报道,VD是迄今为止唯一可防治的痴呆性疾病,如果早期给予适当的治疗病情具有可逆性[9]。del Ser等[10]认为,VD实际上是1个连续的病理过程,部分脑梗死患者在诊断血管性痴呆前,可能已经存在慢性认知功能损害。因此对于脑卒中后预后的评估是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11]。

事件相关电位是指对客观事件进行认知加工过程中脑内产生的电变化,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靶刺激后约300ms期间发生的正向电位变化,称之为P300。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的内源性成份与大脑的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加工密切相关[12]。P300受刺激本身物理特性的影响较小,因而可以将认知心理过程通过电信号较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用P300研究VD患者智能的理论基础。P300可以客观地反映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多方面能力,与脑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反映认知心理活动内容,是观察认知功能很有价值的客观性指标[13]。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 在认知功能损害的疾病中, P300 潜伏期和波幅发生相应的改变, 为认知功能损害疾病的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客观辅助手段。对脑血管病患者定期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明确潜在性痴呆,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或阻止症状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是1975年Folstein等设计了一个用于评定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等级的量表,此量表设计合理,简单并且应用广泛。但MMSE量表发现认知功能障碍时已至病情严重阶段,往往在3个月后。且易受主观因素和教育程度的影响,P300测定具有客观性,而MMSE量表具有直观性、易理解,研究表明[14]P300能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改善生活质量。赵素霞[15]报道P300能发现亚临床的认知功能障碍。李凤鹏[16]等认为急性脑梗死后MMSE异常主要表现为短程记忆和计算力、注意力的下降。我们的研究表明P300及/或MMSE对急性脑梗死后1w内、3M、6M认知功能受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P300或MMSE的检出率。虽然既往报道P300在早期及轻微认知功能受损的检测中更具有优势,但笔者认为二者结合对综合评估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发展及程度,预防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且该两项检查的费用合理,便于普查及动态追踪。

MMSE着重于语言及记忆方面的检测, 对其他认知部分的测定不够精细, 故对轻度认知障碍的灵敏度差, 且受主观因素及文化程度的影响。而事件相关电位P300 是一种客观、 量化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受外界物理特性的影响小, 稳定性好,特异性、灵敏度高。二者结合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判断认知功能状况,可及早发现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可随访观察认知功能受损状况。

在社会老龄化的今天,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脑血管病后早期筛查、早期发现认知功能受损,早期干预治疗,防止或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常规认知功能检测,并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或阻止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Mackay J,Mensah GA, Mendis S,et al. The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 Geneva:WHO,2004,5-6.

[2]Zhang LF, Yang J, Hong Z,et al.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ubtypes of stroke in china[J]. Stroke, 2003,4:2091-2096.

[3]Feigin VL, Lawes CMM, Bennett DA, et al. Stroke epidemiology: a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of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case-fatal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J]. Lancet Neurol, 2003,2:43-53.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 13(1):2-3.

[5]Martínez-Vila E, Murie-Fernández M, Gállego Pérez-Larraya J, et a.l. Neuroprotection in

vascular dementia [J]. Cerebrovasc Dis, 2006, 21(Suppl2): 106-117.

[6]Paul RH, Cohen RA, Moser DJ, et al. Clinical correlates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vascular dementia[J]. Cogn Behav Neurol, 2003,16(1): 40-46.

[7]陈俊抛, 林煜. 痴呆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39.

[8]张振馨, Zahner GE, Roman GC, 等. 中国北京、西安、上海和成都地区痴呆亚型患病率的研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5;6(3): 156-157.

[9]石苗茜,刘卫平. 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28(9):4.

[10]del Ser T, Barba R, Morin MM. Evolu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progression[J]. Stroke, 2005,36(12) :2670-2675.

[11]Su YY, Xiao SY, Haupt WF, et al. Parameters and grading of evoked potentials: prediction of unfavorabl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J]. J Clin Neurophysiol, 2010,27(1):25-29.

[12]Katada E, Sato K, Ojika K, et al. Cognitive event-related potential:useful clinical inform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J]. Curr Alzheimer Res, 2004,1(1):63-69.

[13]Drew TW, McCollough AW, Vogel EK. Event-related potential Measures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J]. Clin EEG Neurosci, 2006,37 (4):286-291.

[14]喻锦成,陈涛, 吴小丽等. Stroop色词测验和P300检测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应用研究[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2,15(12):4058-4060.

[15]赵素霞.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

(5):683-684.

[16]李凤鹏, 郑健.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及P300检测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 (42):13-15.编辑/哈涛

上一篇: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脊柱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 下一篇:乙肝宁颗粒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