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时间:2022-04-08 01:43:27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摘 要 目的:分析产科剖宫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9月剖宫术病历273份,对其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药物品种应用频率、给药时间、应用疗程、药物联用等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73份病历中,97.4%选用第1代头孢菌素,2.5%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选用抗菌药物的档次和给药疗程与预防术后感染效果不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剖宫术 抗菌药物 效果分析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8.007

剖宫产是产科的常见手术,属于清洁-污染手术,存在细菌污染可能,具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剖宫产患者是一特殊群体,应用抗菌药物可影响到母子双方。

资料与方法

抽取2010年1~9月剖宫产患者病历273份,其中包括感染指征剖宫和择期剖宫。手术指标包括妊娠高血压、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胎膜早破、巨大儿、脐绕颈、羊水过少、疤痕子宫以及伴妇科肿瘤、囊肿。部分手术是由于患者不愿意阴道分娩,要求施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平均年龄27.4岁,平均住院时间3.64天。抗菌药应用时间及联用情况、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应用时间、抗菌药物品种更换情况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3。

结 果

273例患者中,4例术前有感染是治疗性用药,用药天数6~7天,269例是预防性用药,用药天数2~3天,其中265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视为痊愈(97.07%);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视为预防感染失败(0.74%);2例术后体温稍高或切口皮肤稍发红,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适当延长或更换抗菌药物,患者即恢复正常,视为显效(0.74%)。其中,痊愈+显效视为预防感染有效,有效率97.81%。

讨 论

预防用药时间:清洁-污染手术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预防用药时间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最多不超过72小时[1]。剖宫术围手术期用药的效果与给药时机密切相关,而与疗程的长短并不呈正相关关系[2]。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30分钟和术后48小时,这样可使抗菌药物在切口及周围组织内保持有效浓度,从而有效杀灭手术野内污染细菌。结果显示我院剖宫产手术80%左右的病例在术前0.5小时应用了抗菌药物,85%左右的病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2~3天,预防感染给药时机及术后用药时间均较合理。

品种选择及联用:剖宫产术后发病率及感染高于阴道分娩7~10倍。剖宫产手术浅层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深部组织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也可通过生殖道逆行从而导致术后感染[3]。所以,对感染指征剖宫者(如羊水污染、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等),术前已存在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因素,可选择以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的第2、3代头孢菌素及联用抗厌氧菌的甲硝唑预防术后感染;对择期剖宫主要使用头孢唑啉作为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比较合理。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用头孢唑啉者97%以上。头孢唑啉作为一代头孢并且在乳汁中的浓度较低,作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很适宜的。

应用效果:预防感染有效率97.81%。选用一种不良反应小、档次低、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3天,应是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理想方案。若术后患者出现体温高或切口异常,适当延长应用时间或更换抗菌药物,即可恢复正常。

调查结果显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大部分是合理的。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对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双重感染、降低抗菌药物对母婴的不良反应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2 张灵武,杨彩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2,16(8):113.

3 左绪磊.妇产科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35,47.

表1 抗菌药应用时间及联用情况

表2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应用时间

表3 抗菌药物品种更换情况

上一篇:中青年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回顾分析 下一篇:卡托普利临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