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初中英语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时间:2022-04-08 12:48:16

江苏省初中英语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为了做好学业质量评价与监测工作,我省在2008年和2010年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和江苏省教育厅共同组织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测试工作。本文结合测试和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对全省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进行简要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总体状况

测试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考虑了地区(城市、县镇、农村)、地域(苏中、苏南和苏北)、学校类型(公办、民办)三类分层特征。

测试内容包括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英语学业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还包括时展所要求的中小学生所必备的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测试在紧紧围绕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考查。英语学科测试主要内容涉及词汇、语音和语法,能力涉及听、说、读、写和语言综合应用。具体测试题型分为听、读、写三大板块。

测试结果反映以下基本情况:

(一)全省学生英语学业水平基本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我省学生基本完成了英语课标规定的相应级别的学习任务,学业水平总体上达到了课标所规定的要求。由于试卷的难度以及抽取样本等相关因素影响,尽管2010年总体达到课标要求的人数较2008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但全省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远远高出同类地区的全国常模。具体见表1。

(二)不同群体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性质学校和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学业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总的来说,在不同地区间,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农村;在不同地域间,苏南略高于苏中,苏北地区学生的学业水平低于全省水平。尽管2010年全省达到课标要求的人数较2008年有所降低,但2010年苏北与苏南、苏中之间的差距小于2008年;在2010年的测试对男女生性别进行分类统计中,女生的英语学业水平高于男生。

(三)全省学生在英语学科不同能力维度上表现不一

全省学生在英语学科各个能力维度的总体学业成绩均达到合格的标准,两次测试中“听力”、“阅读”的达标率都超过了“写作”与“综合运用”。说明学生在“听力”与“阅读”方面的技能好于“写作”与“综合运用”,在各技能中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最弱。具体数据见表2。

(四)不同地市间的学生在各能力维度上的

表现也不完全相同

我省各地市学生在所测试的四个能力维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听力”、“写作”方面,2010年地市间的差异大于2008年,而在“阅读”、“综合运用”方面,2010年地市间差异则小于2008年。同时,在每次测试中各能力维度的最好地市和最弱地市相对比较固定。

二、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提升的主要成绩

(一)城乡差距缩小,教学水平逐步均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章第九条明确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我省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得以推进,城乡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008年度和2010年度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良好率分别是63%、58%、45%和63%、54%、48%,2008年和2010年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合格率分别是11%、12%、16%和13%、16%、19%。由此可见,全省城市、县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差距的缩小反映出我省城乡学校间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日趋均衡。这些年,我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县镇与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早在2007年,为了解决我省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启动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针对农村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围绕中小学教学重点和难点,省教研室组织省内英语教学名师拍摄教学示范课,以有效地帮助农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全面提升农村英语师资水平,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我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英语教师全部进行免费培训。除全员培训外,省教育厅还通过英语教师海外培训、引智培训等方式,提升广大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技能。省、市、县级教研部门不仅通过课堂教学研讨的形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还通过各级网站,如,“牛津英语教研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网上课程资源。

(二)听力教学效果显著,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领域

从两次测试结果看,我省学生听力技能水平合格率均达91%,明显高于“写作”、“综合运用”等能力,这反映出我省英语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听力是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之一。自课改以来,我省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我省初中使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有明确的听力技能教学板块,这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听力技能培养提供了教学依据和优质材料。近年来,省教育厅在全省抓以资源配置为重点的均衡发展,为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和良好语言学习环境。从2000年起,我省各市英语中考中增设听力测试,并实行初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制度。2009年,省教育厅又组织实施了全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进行检测,测试成绩作为中考英语总成绩的一部分。这些举措对广大英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听说教学和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发挥了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中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笔试,轻口试和听力测试”的现象,杜绝了“聋哑英语”,对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使得我省初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阅读教学得到重视,学生阅读成绩突出

2008年和2010年两次测试结果显示,我省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好于“写作”和“综合运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课标的要求使作为语言技能之一的“阅读”在教学中得到老师们的广泛重视。自课改以来,围绕初中阅读教学、教材中阅读板块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等,我省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各地通过讲座、教学研讨课、课题研究等方式探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全省各市的英语中考能依据课标的相关要求,在测试中强化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以上做法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注重对学生课内外阅读指导,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检索、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和整体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增强。

三、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建议

(一)加强区域间交流,关注薄弱地区教学

尽管从全国范围看,我省在英语学业水平上学生、学校以及地区间的差异均远远小于全国常模,但从两次测试结果看,全省不同区域间学业水平还存在差距。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学业水平优秀率分别是36%、33%、11%,2010年分别是37%、38%、16%。尽管苏中、苏北的优秀率在提升,2010年苏中的优秀率超过了苏南,但苏北与苏中、苏南在优秀率上的差距较大。2008年和2010年苏南、苏中、苏北学业水平的合格率分别是93%、90%、79%和90%、87%、78%,可以看出,区域间仍有一定差距。不同区域在两次测试中各水平层次的具体数据见表4。

以上表格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区域间学业水平的差距与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对教育的投入相关,带来了区域间、学校间软硬件建设的不平衡,造成了部分地区的优质师资流向其他地区。同时,由于各地信息畅通程度不一,也造成了区域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先进地区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让优质资源打破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分割,让所有学校都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制度,全面提升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要特别关注和加强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的教学。1.教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当地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2.加强对薄弱地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吸收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使整个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学历水平有明显提高。3.要对现有的教师加强职业培训,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针对农村学校现有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学光盘、网上优质课程资源的作用,加强对教学光盘等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模式的研究,指导农村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扩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名优教师送教下乡等方式扶持薄弱地区的英语教学,以提升我省薄弱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问卷反馈数据看,2008年、2010年分别有88%和89%的学生认为,“我们的英语老师让我们牢记单词、语法及各种典型句型。”2008年学生问卷显示,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做得最多的是背课文,其次是抄单词,再次是朗读课文。2010年数据也显示,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做得最多的是做课本练习题,其次朗读、背诵课文,再次是抄单词。以上情况反映出,目前我省一些地区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注重让学生死记句型、语法,抄单词,背课文等机械性训练,作业中缺少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练习。

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应全面培养,不可偏颇。从两次测试结果看,尽管我省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达标率均超过80%,但与学生听和说的能力相比较,这两方面的水平还有待提高。2010年全省“阅读”与“写作”两部分的不合格率分别是12%和19%,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试卷本身“阅读”与“写作”要求较高外,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问卷反馈数据反映,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目前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说和听,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听、说能力。这种想法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对阅读、写作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下实例反映出教学实际情况。

Task 3 Read and write

Adventure at Sea

I am the captain of a ship from the Singapore Marine Police Force.I have been with the Marine Force for 8 years.I loved the sea because of the cool sea winds, and the fresh smell of it.I also wanted to catch people doing bad things on the sea and so I joined the Marine Police Force and do what I love.

One Sunday,I was out on a boat with a few of my friends.We went fishing.We were on our way back when I found a ship with the name PSS Pollu.It was pouring waste oil into the sea.I was angry.I shouted,“Stop doing that at once! Follow us back to the police station!”

But PSS Pollu didn’t listen.

We phoned the Marine Force head office and asked for help.Two fast boats were sent and soon caught up with PSS Pollu.

Answ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No More Than 4 Words.

49. What was PSS Pollu doing on the sea?

这是一篇有关安全与环保话题的记叙文。本大题的目的是整体考查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第49小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段提供的相关信息,确定人物所遭遇的事件,回答与此相关问题。小题的平均得分率是55.6%,全省仅37.3%的学生能够完成本题任务,得2分(满分),有36.7%的学生能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但是回答不准确,或者回答词数超出规定(不多于四个词),得1分,有26.1%的学生得0分。原因有二:1.回答无相关性;2.没有作答。学生答题情况表明,学生在阅读中缺乏将文中信息进行总结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转述的能力,也反映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仅限于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提取细节信息后的选择和判断能力,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已知的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

2010年测试的写作评分按内容、语言、大小写(标点)、词数和行文连贯五个方面进行采分。我省学生在各采分点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在采分点2的得分率最低,为56.6%。本采分点满分3分,全省16.8%的学生能够完成本项任务:所写短文语言结构正确、基本没有语言错误,得3分(满分);55.2%的学生所写的短文语言结构、语法有少量错误,但不影响表达和阅读,得2分;9.2%的学生所写的短文语言结构、语法有部分错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和阅读,得1分;18.9%的学生语言结构、语法不准确,有大量的错误,影响表达和阅读,得0分。由此可以看出,我省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还很欠缺,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还应加强对学生表达话题所需的基本语言的输入训练。

以上实例告诉我们,我省英语课改尽管已有十年,但仍有部分教师依照着自己多年形成的经验和方法教学,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讲解和训练,没有注意到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忽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积极的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己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只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启发、点拨、引导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逐步具备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提升常规教研品质,构建教师职业归属感

从教师问卷的反馈看,农村教师职前接受非师范教育的比例达12.4%,在城市教师所学专业与当前所教专业不一致的仅3.6%的情况下,农村教师的不一致比例高达12.6%。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普通教师业务素质是英语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增长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不仅带来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带来了教育理念层次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和重新定位。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职业归属感的构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除了通过各级组织的培训、学历进修、理论学习、教研组精细、规范的集体备课等途径外,还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所积累的经验,如美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此模式中,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起点找到之后,学员要为解决问题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寻求知识,培训者不是“真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而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和点评者。这种“基于教师学习,置身教师学习,服务教师学习”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方式,可以使对教师的培训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教师在业务素质提升中不断地找寻到职业的乐趣。省、市、县(市、区)、校级教研要由传统的教研方式向多元教研方式转变,积极探寻多样、有效的教研方式和途径,增强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通过研培结合、点面结合、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微格教研、导师制教研、主题教研、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提升教研的品质。

要加大对校本教研的研究。学校可以采用的常规教研方式有:1.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2.对比教学式教研活动。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对比来加深认识,寻求教学的具体对策。对比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按各自不同的设计进行教学对比;也可确定一个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自行备课后实施教学,教研组成员听课后再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要求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同一位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前后对比。3.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借助必要的媒体手段,运用一定观察与诊断技术,对于某一堂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作出较科学的评价。这种剖析与反思可以是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也可以是对整个课堂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诊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师生问卷访谈、作业练习分析作出定性判断,也可以借用数据统计技术,得出定量的分析,如教师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提问技巧水平检核、教学时间统计分析等,不同的统计技术可以反映出不同的问题。4.课题研究式教研活

动。以教改过程中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以使教研活动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全省各地以深化校本教研为中心,建立“点、线、面、网四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发展模式。在“点”上突破,彰显特色,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加强省际、市际、区域之间联片教研,在“线”上做实,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扩大优质资源;大力开展区域校本教研,在“面”上收获,以研促教,实现均衡发展;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

(注:由于小数点后数值按四舍五入取值,本文部分图表指标百分比加总不等于百分之百。)

(何锋,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0013;马黎,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18;李娜,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0013)

上一篇:江苏省初中科学学科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下一篇:江苏省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