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04-08 12:10:52

对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思考

[提要] 金融创新通过提高交易效率、规避或控制风险、增加流动性等作用,增强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我们用AK模型分析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另一方面分析金融创新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阻碍经济增长的效应。

关键词:金融创新;经济增长;理论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4日

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核心和实质体现在金融功能上,从功能的角度研究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能够接近问题的实质,并且与其他视角相比有更大的准确性,更客观和稳定。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渠道是复杂的。金融创新通过提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等方式促进了金融功能的发挥,改进了经济体系,从而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又会引起更多的金融创新,以满足经济体系本身的需要。但是与此同时,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金融创新也给金融经济体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

金融创新通过推动金融系统的发展而促进经济增长。金融系统的发展也就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资源跨期配置效率的提高。而这种效率上的提高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成本的降低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两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成本的降低。细说起来,包括降低资金需求单位的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盈余单位的投资效率、提高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降低金融产品的交易成本等。

1、融资成本降低和投资效率提高,市场交易成本降低。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向社会提供金融产品,满足投融资的需求。衡量金融系统功能发挥优劣的主要标准应该是需求者对金融机构和市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满足程度。第一,金融产品创新增加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产品品种,使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向增多,从而降低了资金需求单位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盈余单位的投资效率;第二,由于金融机构在推出新产品方面的竞争而降低了手续费、佣金等交易成本;第三,由于各种金融产品间的替代性增强而降低了转换的机会成本。

2、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提高,金融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提高。支付清算的能力和速度反映了支付和资金流转的顺畅程度和资金使用的效率。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银行产品开始大量出现,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使得金融体系的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流通费用。并且使金融市场价格快速而及时地对信息作出反应,提高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力。

3、金融机构资产增加,盈利性上升。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信用创造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其所拥有的资产大幅度增长。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快速增长,这表明金融机构所能支配的社会资本总量日益扩大,在经济中的作用力和能量也随之增长。金融创新也通过增加资产收益和降低营运成本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从而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

(二)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这里是指金融系统剔除和规避个别风险的能力增强。金融市场上各种避险性创新产品和投资融资技术通过分散和转移的方法,把个别风险降到了较小的程度。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创新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互换等等,都有使风险在不同风险偏好的经济主体之间转换的作用。

从本质上去归并,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就是以上这两个方面。下面,我们通过AK模型来进一步论述。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构造是一个在劳动和可再生资本上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加总生产函数。然后,假设一个被标准化的固定劳动供给来忽略与人口增长和劳动供给有关的问题,所以加总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Y=F(K)。而这个函数中,资本积累的边际回报递减,这一点对限制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在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同时被给定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特征。但也有一系列模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这两个因素之一会随着资本的增长而自动的同比例增长,而该因素的增长正好抵消了边际回报递减的效果,从而使产出能够与资本同比例增长。这些模型一般被称为AK模型。

我们首先利用Pagano(1993)中的AK模型来分析金融创新会通过哪些途径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个模型中,总产出是总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

Yt=AKt (1)

其中,Yt为总产出,A为资本边际社会生产率,Kt为资本额。

假定人口规模不变,每期的折旧率为?啄,经济中生产的商品可被用于投资或消费,则总投资为:

It=Kt+1-(1-?啄)Kt (2)

而在一个封闭经济模型中,市场均衡的条件为总储蓄St等于总投资It,但由于金融系统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一部分资源,故假设有1-?准比例的储蓄在金融体系中流失,则有:

?准St=It (3)

令g为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S/Y),由以上三式可以推出在稳态经济下经济增长率为:

g=A?准s-?啄 (4)

由上式可知,金融系统可以通过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准、资本边际生产率A及储蓄率s来推动经济增长。

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几个途径:

一是可以促使更高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封闭经济体内,金融处于浅层次发展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通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一功能,会以较高的存贷差、手续费、佣金、高额垄断利润等吸收部分资金,并且这个吸收比率较高。而金融创新会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率、提高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从而使这个比率减少,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率,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垃圾债券在刚开始产生时主要为了方便一些小型公司筹集资金。

二是可以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即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资本边际生产率最高的项目上去,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是金融创新还可以通过调节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创新通过金融体系向储蓄者提供良好的收益率,更好地对禀赋冲击进行保险以及发展消费信贷等方式实现改变储蓄率的目的,把大量可能消费或可能储蓄转化为现实储蓄,提高了社会金融资源的可利用度。不过还应指出的是,储蓄总量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还有赖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在资本稀缺的经济中,提高储蓄的收益率和缓和禀赋冲击是很重要的;而在资本充足的经济中,发展消费以使储蓄迅速向消费转化,从而扩大总需求更为重要。多功能银行卡的创新就是通过影响消费而推动经济增长的。

综上所述,金融创新可以通过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资本边际生产率、储蓄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二、金融创新阻碍经济增长的原因

金融创新在有力地推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金融创新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剧了投机,引发了恶性经济泡沫的产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安全性和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创新还影响了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实施效果,这些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衍生工具,给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那么,为什么用于避险的金融产品又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为什么金融机构为追求“三性”而进行的产品创新反而会降低其内在的稳定性?

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只能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而不能消除它。风险厌恶者通过远期、期货和期权等工具把他们不愿承担的风险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转移给风险偏好者或风险中性者。然而,这只是一种“零和博弈”,只在微观层次上降低了风险,而对整个经济体系而言,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重新组合,风险并没有被消除,风险仍然存在于经济体中。

其次,衍生类金融创新产品的杠杆率很高。杠杆率简单地说就是合约总价值与参加合约所需要的费用之比。如期货交易中,可以把保证金视为保值成本,一般保证金水平为交易产品价值的2%~20%不等。也就是说,期货的杠杆率可以从5至50。期权交易中,期权费为保值成本,通过Black-Scholes公式计算可以得到其杠杆率也很大。金融创新模糊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界限,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使得传统银行大力开拓衍生类表外业务,当杠杆率大到一定程度时,衍生工具便由资产头寸的风险管理工具转变成了投机手段,由规避风险的交易变为最具风险的交易,从而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再次,某些与传统信贷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创新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如承诺、担保、承兑等支持性信用工具并不直接放贷于客户,而是给予客户以其他方式借款的便利,银行从中仅收取手续费收入,但实际上银行却可能承担着与其收入不相称的较大信用风险。

最后,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各个开放经济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国际游资可以在各金融市场迅速转移,并且对各国利率差额和汇率变化非常敏感。这些“热钱”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在一国的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造成一国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并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提供的便利条件迅速地在国家间转移,从而使金融动荡迅速波及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金融创新虽然利弊并存,但其利远远大于弊,利是主要方面。没有金融创新,就没有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效率的提高,就不可能使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如此大的贡献。正确和全面地认识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它对经济的推动力,驾驭和控制它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Pagano,M.(1993),“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An Overview”,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7.

上一篇:登山退一步 下一篇:新奥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