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念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07 03:01:19

基于协同理念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摘 要:在全面分析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达成最大化系统整体利益为目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完善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促使其形成一种健康的、有序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29-02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供应链金融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其较好地解决了处于供应链之中的中小型企业发展资金问题,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但由于供应链金融系统中会出现多种行业、多种企业合作的局面,势必会出现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的不平衡,协调同步运作就会因此而发生困难和失控,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供应链系统系统发展的策略。

一、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供应链整体系统各阶段发生的资金缺口,可将其协同发展模式分为预付账款、存货质押、应收账款三种融资模式。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影响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的变化。供应链金融机构的风险高低以及其利润的获取与中小企业的现金存量水平变化高度相关。因此,关注中小企业账户中现金存量水平的变化极为重要。首先,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账户进行动态观察,设定现金存量下限值,当出现下限值预警时,应该及时通知企业对保证金进行追加。同时,金融机构要建立与物流企业的紧密关联,一旦出现资金风险,如现金存量不足时,即敦促物流企业停止发货,同时通知企业及时进行处理。以此保证现金存量的波动总处于合理的区间内,共同达到最佳协同效应。二是控制保证金提交额度。所谓保证金即金融机构在进行融资过程中,为防止中小企业在一些不可控外在因素,如滞销等影响下发生违约行为所设立的一种防范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保证金的提交数额并不与最终协同目标呈现正相关态势,保证金并不能保证金融机构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保证金以科学的提交比例进行浮动,才可保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获得双赢。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是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并以存货作为质押物的模式,影响因素有:一是质押率对融通仓模式的影响。融通仓运作过程中,企业质押物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价值贬值,就很有可能出现企业违约、拖延欠款甚至不予支付欠款的情况,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最危险的问题。因此,控制质押率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金融机构应当注意,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申办融资,其货物的价格是否存在幅度较大的变化,如果存在就应为该质押物设置较低的质押率。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一般金融机构对于质押物贬值给予较大的关注,设定的质押率均较低,以保证在风险出现前即可进行预警,金融机构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督促企业加仓或加注保证金,使贷款额度与企业质押产品的价值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质押率过低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正常获利来源变得局限。因此科学控制质押率的设定,是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变化对融通仓模式的影响。质押率的设定、赎货保证金提交比例对供应链金融系统的整体协同运作会产生一定影响,实际上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了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之上。我们知道,融通仓模式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在放贷后进行管理的操作手续,如设定质押率等同样会影响企业经营情况,导致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销售能力、渠道开拓、金融机构管理手续均可影响中小企业现金存量水平。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将融通仓运作惯例—强制性支付结算业务放置在开展融资业务的前提之中,保证金融机构对受贷企业每一笔交易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将融资风险最大限制降低。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即债权单位以没有到期的应收账款申办贷款的融资模式。债权企业通常位于供应链上游,多为中小企业,而债务企业则为核心企业。因此,金融机构在运行该模式时可按照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当第三方担保人介入。金融机构控制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可将贷款利率和融资比例进行整合加以利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仅2007年部分企业的应收账款动产就高达5.5万亿元,而相当数量的企业60%的资产均会以应收账款和存货形式存在。据此,金融机构应当重视指导企业将这部分资金进行良性运作,使其成为为双方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二、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策略

由于影响三种运作模式运作的因素各有不同,我们认为,在协同系统协调、有序的前提下,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减低资金风险系数,保证协同系统稳定、持续的发展才是该系统最主要的核心实质。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行业间企业的合作。供应链金融系统涉及了多行业、多领域、多单位,因此,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系统内所有行业和企业的协作、配合、努力、理解。在供应链金融系统中,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会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二者的关联直接影响该系统的发展。在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前,金融机构应对其资质、实力、信誉等方面进行透彻的了解,以期搭建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双方的能力互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在融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只有和整条供应链中所有相关主体进行紧密、良好、和谐的合作,才能提升供应链企业运作水平,使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良性、稳定的进行发展。

第二,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金融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需要诸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通过多方参与,实现优势互补。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中,企业与企业间、行业与行业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竞争机制。这就需要将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和考虑,既有利于共享机制的建设,也会促进系统的各种协调功能,保证各企业的利益和权益。

第三,要提供规范有效的制度支持平台。系统运作过程中,融资企业、物流企业、银行等众多企业均会参与其中,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变化无常,转瞬即逝,因此就造成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了高难度、高复杂性、难控制的特征。金融机构必须制定具备统一规范性的、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标准的合同,使每一个运作条款与系统内部协调步调一致,达成规范化业务运行。

综上所述,强化系统中各企业间、行业间的合作是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统一系统化管理思想的认知是协同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李思.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成本蓝海[N].上海金融报,2013-07-16.

[2] 严广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1,(4).

[3] 毕家新.供应链金融:出现动因、运作模式及风险防范[J].华北金融,2010,(3).

[4] 杨舒琪.供应链金融的相关博弈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责任编辑 吴明宇]

上一篇:四川省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下一篇: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