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皮肤挫伤的术后护理

时间:2022-04-07 01:48:33

大面积皮肤挫伤的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1-0079-02

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对87例大面积皮肤挫伤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术后护理,促进了皮肤愈合,减少了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男74例,女13例,年龄16~65岁,平均40.9岁。其中单纯肢体皮肤挫伤7例,单纯躯干部挫伤11例,全身多发性挫伤41例。合并骨折16例,其中肢体骨折11例,肋骨骨折3例,脊柱骨折2例。合并内脏严重挫伤12例,其中气胸3例,肝脾裂伤7例,肾损伤2例。经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经受创伤和手术的两次刺激,初期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表现为紧张、烦躁、拒绝配合等。由于患者难以沟通,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坚决,及时制止不配合的举止,减少再次创伤的几率。但应避免激惹患者,可以配合药物镇静治疗。中期后,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不能忍耐创伤引起的焦虑、烦躁。此时应态度和蔼,加强沟通,关心患者,以取得信任。了解患者的性格和顾虑,耐心讲解相关的医疗知识,给予必要的鼓励,以减轻患者的抑郁或焦虑,争取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

2.2 饮食护理 创伤初期由于应激反应,消化功能受到抑制,在必要的营养支持输液治疗前提下,减少饮食量。食物以清淡和易消化的稀饭、水果等为主。中后期的创伤愈合需要足够的营养,应该逐渐变化为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增加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以利于排便。

2.3 病情观察 术后初期,由于创伤大,常常合并骨折和重要内脏的损伤,应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末梢血运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动态分析、判断病情趋势,及时向医师汇报。初期创面易渗血,应该仔细观察。包扎敷料较厚的可疑处可以轻轻按压,可能会提前发现渗血。有石膏等外固定者,注意缝隙处。有背部或肢体后方创伤的,应定时翻动一下躯体或肢体,观察渗血,以防遗漏。术后中期常有体液或脓液的渗出或分泌,后期刚愈合的创面易磨损出血,也应注意观察。

2.4 护理 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多发的或大面积的皮肤挫伤以及合并骨折内脏损伤时,很难随时改变,或很难维持显露创面的,使护理遇到困难。我们坚持护理为治疗服务、重伤优于轻伤、重要部位优于次要部位及灵活舒适的原则。选择最佳的,定时更换,或短时更换配合按摩,以预防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大面积的肢体创伤可能使血液回流不畅,应抬高患肢,促进回流。

2.5 创面护理 中后期创面常常需要暴露,以促进干燥、愈合,故应加强创面护理。主要强调创面的充分暴露和避免污染。肢体可采用悬空的方法,但常时间悬空容易劳累,可以在下方铺一次性中单,再铺四层无菌纱布,劳累时可以落床休息。很难长时间暴露的部位,可以配合红外线灯烤。创面感染的,应增加创面换药的次数,充分引流脓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用双氧水冲洗或庆大霉素注射液喷涂。已完全干燥的大面积结痂的创面,应定时外涂紫草膏或湿润烫伤膏以软化结痂。

2.6 一般护理 尽量提供单独的病房或空旷的房间,房间内加强消毒。夏天严密隔离蚊蝇,减少患者陪护人数。向陪护家属讲解必要的卫生知识,让他们逐步学会正确翻动患者的方法。静脉注射应选择回流通畅的肢体远侧静脉。

3 小结

大面积皮肤挫伤的患者往往伤情复杂,病情多变,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耐心、细致、及时、得当的护理,能加快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多变者,应及时变化护理方法。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重视,某一项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全局。

上一篇:运用达尔文医学理论开展儿科护理 下一篇:肿瘤相关性疲劳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