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例下企业能力演变竞争多主体仿真

时间:2022-04-07 12:29:32

惯例下企业能力演变竞争多主体仿真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并持续保持,需要把握企业能力的演化机理,培育企业能力,尤其是企业核心能力。多数学者认可企业能力的本质是知识的集合体[1]这一观点,因此许多学者从知识的视角研究了企业能力的演化[2-6]。但是,基于知识的企业能力还相对难以直观地反映能力的演化,需要借助一种载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阐明能力演化的机理[7]。而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惯例这一概念连接了知识和企业资源,是解释企业能力演化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应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的方法,从惯例的视角对企业能力演化进行仿真研究,开拓了企业能力演化研究的视野。

1企业能力演化的惯例视角分析

Nelson等[8]认为企业惯例是构成企业储存特有的操作性知识的主要形式,而企业能力的本质也是知识。Zahra等[9]则认为企业的各种能力都是由其自身特殊性的惯例主导,惯例是能力概念的核心内容,能力其实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惯例组成。国内学者荆德刚、张东明等[10]认为企业的惯例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思想只不过是惯例的表现形式。综合以上观点可知,企业惯例和企业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惯例是企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内涵即知识。因此,研究企业能力的演化,可以从企业惯例的演化角度进行分析。企业惯例的演化与企业能力的演化是统一的过程[11]。对某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惯例的演化从惯例产生、惯例搜寻(学习过程)、惯例变异(决策过程)3个方面进行,相应的企业能力的演化也从企业能力的构建、企业能力的保持、企业能力的动态变化方面进行;而企业能力的演化又促使竞争优势不断演化[12]。企业惯例、能力、竞争优势演化过程如图1。

从图1中可知,一个企业的惯例、能力、竞争优势3者是动态循环和共生演化的,企业通过不断的惯例搜寻和变异,实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惯例的演化反映到企业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上。企业整合、配置新惯例所带来新的内外部知识与能力,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形成了企业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演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搜寻到或者变异产生的惯例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等特征,则能为企业获得核心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如果该惯例仅具有价值性而不具有稀缺性,则仅能使企业提升其企业能力,避免在行业中处于竞争劣势。同时,如果一个企业保持一种惯例,则主要因为该惯例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特征,能使企业保持核心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即使该惯例仅具有价值性,但由于行业中没有更好的惯例可供选择,企业也只能保持该惯例,此时企业虽不能获取竞争优势,但却仍然可以保持企业能力,避免处于竞争劣势。本文的研究包含了上述所有可能性,但为了简便,图1中仅表示了竞争优势的显现和持续,没有表示竞争劣势的避免。

2基于惯例的企业能力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理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为基本思想发展起来的。演化博弈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在方法论上,它不同于博弈论将重点放在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上,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13]。在此借鉴演化博弈的思想,通过市场中企业对惯例的策略,来研究企业能力的演化,建立基于惯例的企业能力演化博弈模型。

2.1模型的前提假设

1)模型中的企业是普通意义上的有限理性企业。演化博弈的前提假设是将博弈方视为有限理性,即有限理性的博弈方不可能完全准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利害状况,所以选择最佳策略的能力也是有限理性的[13]。因此,假定企业对惯例的搜寻与选择也是有限理性的,要经过多次不断模仿和学习才能逐渐找到最优的选择策略,表现为企业能力的适应机制。

2)模型中的企业是有机的生命体,即企业是具有生命的,不仅指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组织,同时企业还具有了生命征象的一些典型特点。企业有着自己的遗传基因,即企业惯例,惯例是企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力的演进以惯例的变化为特征[14]。3)模型中假定新惯例是具有价值性、稀缺性等特征,采用新惯例的企业收益要大于采用旧惯例的企业收益。

2.2企业惯例搜寻的博弈矩阵

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如果假设只存在两类博弈的企业,博弈方均采用纯策略。企业可以选择的策略集合为S={s1,s2},其中s1代表企业选择采用新惯例,s2代表企业保持旧惯例。不同企业之间配对反复进行博弈,收益矩阵如图2。r2,r3,r4是企业采取不同策略的收益。在市场空间中用坐标来确定企业所在位置。如果在t时刻(m,n)位置企业与(x,y)位置企业在市场中遇到,进行一次博弈,设R(m,n),(x,y)(t)为(m,n)与(x,y)在t时刻博弈时(m,n)位置上的企业所获得的收益。

2.3企业的平均收益

假设用φt(I)表示在t时刻所有采用策略I的企业集合,设定θt(I)表示在t时刻采用策略I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为[15-16]θt(I)=φt(I)∑A∈Sφt(A)。(1)则在t时刻采用策略I的企业期望收益为ut(I)=θt(I)r1+[1-θt(I)]r2;(2)则在t时刻采用策略C的企业期望收益为ut(C)=θt(I)r3+[1-θt(I)]r4。(3)根据式(1)~(3),求出整个市场中企业的平均期望收益为u珔t=θt(I)ut(I)+[1-θt(I)]ut(C)。(4)

2.4企业学习算法的设定

企业惯例的搜寻要经过多次不断模仿和学习才能逐渐找到最优的选择策略,这个过程是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学习的过程,在模型中通过学习算法实现。企业博弈的学习算法表示为[17]S(m,n),t+1=(S(m,n),t,S(x,y),t,R(m,n),t,Ut,Ut)。(5)其中,S(m,n),t是t时刻(m,n)位置的企业所采取的策略,S(x,y),t是t时刻博弈对方企业所采取的策略。R(m,n),t是(m,n)位置企业本次博弈所获得的收益;Ut是企业的期望收益,根据式(2)或(3)算出;Ut是整个企业群体的平均收益,根据式(4)算出;S(m,n),t+1是下次博弈(m,n)位置的企业所要采取的策略。企业通过不断模仿和学习,评估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策略选择。

若S(m,n),t=I,R(m,n)(t)<min{Ut,Ut},则企业下一时刻的决策为S(m,n),t+1=C,反之,则仍保持原有策略。若S(m,n),t=C,R(m,n)(t)<min{Ut,Ut},则企业下一时刻的决策为S(m,n),t+1=I,反之,则仍保持原有策略。

3演化博弈模型的多主体建模与仿真过程

3.1主体的抽象与属性设计

模型中的主体是对一般企业的抽象,具有如下属性。

1)市场空间。市场空间是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假设用一个100×100的二维栅格代表整个市场,企业在市场空间中产生,企业所处的位置分别通过X轴和Y轴的坐标来定位。

2)企业惯例策略。初始企业的惯例策略由[0,1]之间的整数随机数生成。其中:0表示企业保持旧惯例,1表示企业采取新惯例。

3)企业本期收益。企业本期收益是企业选择的策略根据收益矩阵所获得相应的收益。

4)企业的预期收益。企业在某一时刻的期望收益,根据式(2)或(3)计算得出。

5)企业的平均收益。整个市场中企业的平均收益,根据式(4)计算得出。

6)企业能力。在本程序中企业能力主要是企业采用的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特征的惯例的内在表现。

7)企业竞争优势。在本程序中主要以企业的收益来衡量。

3.2主体规则的设定

1)新企业的诞生模型初始化时,通过构造函数,在二维市场空间中依据一定的概率建立新企业。本模型主要考察企业选择惯例的态度对企业能力演化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建立之初时,企业对惯例的态度不同,程序中通过设定0,1属性值进行区分。

2)模型交互过程从t时刻到t+1时刻,企业的运行机制为与相邻企业博弈、评估决策。①博弈过程企业在市场中根据程序的设定进行企业之间的博弈,程序采用Moore模型与相邻企业进行博弈。Moore模型是根据所在位置的相邻8个方向的单元格为博弈对象,在时刻t位于中间位置的企业与Moore模型中相邻的企业进行博弈,收益根据设定的博弈收益矩阵计算。根据经典的博弈理论和模型假定,在本程序中设定r1=3,r2=4,r3=1,r4=2。从设定的收益矩阵可知,选择采用新惯例的收益明显高于保持旧惯例的收益,但因为企业是有限理性的,开始企业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适应才能认识到选择新惯例的优势。②评估与决策企业每进行完一次博弈后,会对本次博弈的收益进行评估,评估的规则按前面设定的学习算法进行。企业期望收益及平均收益由式(2)~(4)计算得出,根据学习算法得初始阶段企业惯例的学习过程如表1[18]。

3)系统的演化系统从t时刻到t+1时刻开始,企业反复进行博弈,根据交互规则不断进行演化,直到整个系统达到稳定的均衡。

3.3选取仿真平台与编程实现

根据应用广泛程度、功能、开发平台等综合考虑,选定Swarm平台,应用jdk1.5.0_07开发包,在EclipseSDK3.2.2开发工具下编程实现[19]。主要程序文件有Firm.java、MarketSpace.java、ModelSwarm.java、Ob-serverSwarm.java、StartSimulation.java等。

4仿真结果及分析

1)初始参数设定初始设定企业生存的市场空间为100×100的二维栅格,企业则以0.8的概率在市场空间中分布,企业惯例策略的属性值在企业建立时以一定概率生成,属性值为1的概率为0.4,属性值为0的概率为0.6。

2)仿真运行及结果分析

在Swarm仿真平台下,运行仿真程序,通过Ob-serverSwarm输出仿真结果进行分析。①惯例动态演化过程。仿真t=0、t=30、t=70的惯例演化动态栅格图如图3所示。其中,灰色单元格表示企业策略策属性值为0,即保持旧惯例。白色单元格表示策略策属性值为1,即选择新惯例。企业建立时由于策略策属性值1和0的比例为4∶6,因此,期初倾向于保持旧惯例的企业的数量要稍多于倾向采用新惯例的企业。但是,当程序运行到t=30时,旧惯例的企业迅速减少。运行到t=70后,采用新惯例的企业扩散为整个市场。②企业收益变化情况。从初始策略属性值为1和0的企业中分别随机选取1个企业,观测其收益的变化如图4所示。

企业初始收益都为0,企业A的初始惯例属性值为1,开始博弈时企业采用新惯例策略,而博弈对方也采用新惯例,所以收益为3。根据学习算法,其下次博弈时仍采用新惯例,但由于遇到的博弈方采用的是旧惯例,所以收益上升为4,这时新惯例是具有价值性,能够提升企业能力。当经过一段时间学习适应后,博弈对方企业学习到新惯例的优势,因此也纷纷采用新惯例策略,致使企业A的博弈收益逐步稳定为3。此时,企业A的惯例仅能保持企业能力,并不能提升企业能力;企业B的初始惯例属性值为0,开始博弈时企业采用旧惯例策略,而遇到的博弈方也采用旧惯例,所以收益为2。根据学习算法,这时企业会保持旧惯例,此时该企业并不能增强企业能力,而且相对于采用新惯例的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当企业遇到的博弈方采用新惯例时,企业B的收益仅为1,企业B会选择在下一时刻改变策略,则收益提高为3或者4,此时,企业B采用的新惯例具有价值性,能够提升企业能力。但当多数企业都采用新惯例时,企业B的惯例也只能保持企业能力。③新旧惯例企业数量的对比变化。采用新旧惯例企业数量的对比曲线如图5所示。

在期初创建的8000个企业中,采用新惯例的企业数量为3200个,采用旧惯例的企业为4800个。随着仿真程序的运行,采用新惯例的企业数量迅速扩散,而且扩散速度也逐步上升,而保持旧惯例的企业快速递减,递减的速度也逐渐加快,这是因为企业不断对自己的决策进行评估,根据学习算法,企业会逐渐学习到采用新惯例的收益要大于保持旧惯例的收益。此时,采用新惯例的企业相对于采用旧惯例的企业处于竞争优势,新惯例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采用新惯例的企业仍然在下次博弈中采用新惯例策略,而采用旧惯例的企业通过学习与模仿逐渐在下一时刻改变策略,致使选择新惯例的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直到采用新惯例的企业占领整个市场,这也就是该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此时整个企业群体达到进化稳定均衡。

5结论与展望

根据仿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新惯例会在整个市场中散播和传递,整个企业群体的惯例就全部进化为新的阶段,由于惯例的演进驱动了企业能力的演化,因此,企业能力也演化为新的层次。企业能力演化的过程是惯例产生、搜寻、变异的循环演变过程,企业进行惯例模仿与学习是企业能力渐进式演化的过程,而进行惯例变异,则是企业能力突变式演化的过程。企业惯例的演化与企业能力的演化是统一的过程。因此,从惯例的视角,运用多主体仿真的方法来探寻企业能力的演化机理,是值得尝试的一种研究思路,有利于对企业能力演化进行深入研究。但是,本文建立的模型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模型侧重于从惯例的视角对企业能力的演化进行分析,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企业能力的影响,有待完善。

2)模型中对于企业惯例、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简化,实际中3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何度量企业能力和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3)企业能力的演化是不断发展的,当一种新的惯例取代旧的惯例后,企业能力演化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会有更新的惯例产生来打破这种均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程序中稳定状态并不是最终的均衡状态,而只是局部稳定状态,还需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档案管理强化路径讨论 下一篇:电子文档特性与其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