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我是如何带队伍的

时间:2022-04-07 09:16:48

创业初期,股权不能分散

民营企业到达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股权分散,尤其上市之后,股权更应该要分散。但是,在创业初期,一定不能搞“5个哥们儿一起创业,每个人1/5的股份”这类事情——这种公司十有八九是要出事的。在公司很小、没赚钱的时候,大家都很好;一旦公司发展了、赚钱了,内部就很容易分裂。

弄明白员工为什么要跟你干

我认为其中两点是最重要的:一是收入,别老想用事业心、企业文化去淡化这个因素,这是不对的,员工为了钱而工作是很正当的,既然正当,就可以放在桌面上去谈,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满足他,而且如果他有特殊贡献还应给他特殊的收益;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员工总是希望个人的价值得到同事、上级以及同行的认可,你就要创造这样一个环境,要给他搭舞台。

不用空降部队

听说某个人是MBA毕业的、是海归、有多大本事,然后就聘来做总经理,这种事我们不做。一家企业的人才换到另一家企业,不见得会有多好的表现。况且,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聚起了自己的队伍,面对外来的人才,无论老总怎么“扶”他,只要中层干部心里稍微抵制一点,他的很多工作就开展不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外面知名度高的“人才”不见得是真的人才,因为真正的人才很少会自己宣扬“我很能干”。

选人标准:又“红”又“专”

“红”,指人品好;“专”,指业务好。关于“红”,我想稍微有一点领导经验的人都能判断出来;“专”,其实很大程度上与培养有关。你如果把人放到一定位置,却不授权给他、不培养他,那他永远“专”不了。

当然我还有一个特点,我很保守。一般关键岗位用人,我都是用跟我10年以上的人,像现在的巨人总裁刘伟都已经跟我快20年了。其他几个关键岗位的人,跟随我也差不多都在15年以上。

充分授权

让最了解情况的人有决策权,公司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一个企业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能作出更高的贡献。过去巨人集团月销售额在三四千万元的时候,总部有300多人从事管理。现在一年有10多亿元的销售额,而总部真正的管理人员只有十几个。充分授权,让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他又有权力,又拿两个人工资,所以他会很开心,效率也会很高。

要允许下面的人犯错误

如果说我是90分,我用的人可能是70分。授权的时候,我就要忍受这个20分的差距。比如巨人的保健酒业务,我当时就觉得不行。这个做是能做,但是我清楚这一块的利润会比脑白金小很多。

虽然我觉得不行,但是决策权在他们手上。最后他们做了,当然不能说是失败的,但也不能说是成功,就连他们自己最后也说我当时的提示是对的,但交一次学费不就好了吗?下次就不这么干了。

做不到不要说,说了一定要做到

这一条我是跟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学的。中国不少人都有这个陋习,喜欢拍胸脯、说大话,既有下级对上级说大话,也有上级对下级说大话。在这样的氛围里,企业的上下级之间就会失去信任。

一旦你把这个文化提到一个高度,作为口号来提,每次下级跟上级拍胸脯、报下个月要完成多少销售任务的时候,他会更慎重一些,因为他知道,上级情愿他少报一点,但是报了多少就一定要完成。长期以往,一个公司下对上、上对下“言出必行”的氛围建设起来以后,企业才会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摘编自《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上一篇:价格战中的“金刚钻” 下一篇:“人民印刷”的王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