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时间:2022-04-07 09:00:00

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个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来支持.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理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物理学不断深入发展的动力.特别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的教学,其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际上,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普遍存在

教育的成功与失败重在观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非常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环节,虽然口头上讲素质教育,但实际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而很少问学生做了什么,能力如何,使得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完成它应具备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主要体现在教师花费很少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或者实验次数过少,大多时候学生都是按照书本现成的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挥操作下动几下,记录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大功告成”了.这种模式化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严重阻碍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对实验不重视,实际能力较差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物理课迫于课时和受各级统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往往不愿把更多的课时分给实验,为了节省时间,尽快进入总复习,有些学校甚至不考的实验不做,或直接在黑板上进行讲解,把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都详细地表述出来.有的教师甚至连实验结果都提前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地进行操作.这种实验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最终的表现是独立操作能力较差,欠缺创造力,实验能力弱等,违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3.实验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良好的实验评价体系也是反应实验教学的一个方面,在现实中,许多学校的评价很多时候只是通过文化课的考试分数来判断,即使是高考中也没有对学生的实验操作、亲身实践等环节进行直接评价,从而忽视了物理实验的真正意义, 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例如,每年都有高中实验会考考试,各个学校为了取得好的名次,经常会对学生进行集中式训练,搞临时突击型专门训练实验,所以良好完善的实验评价体系,健全的实验考核方式,是我们要优先考虑的环节,而这一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中物理实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体现具休与抽象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原则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训练过程.各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的高度重视,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水平,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

1.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

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地追求知识,掌握知识.在实验教学模式上,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的调整.

2.采取有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实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增强物理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例如,在“测试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所得出结果有的较标准值大些,有的较标准值小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给予回答.这使学生不得不从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及操作等每一个环节去探索引起误差的原因,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3.改革考试方法,加强实验考核制度

中学物理实验考试总体要求是把考理论和操作结合起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把物理实验的考试成绩分为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三部分,具体可以在期中、期末考试卷中加大实验理论题的比例等.

对于设计性实验,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的、要求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这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还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验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互动过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原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的练习,以加深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上一篇: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