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改善肺结核痰菌阴转率4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7 07:11:56

中西医结合改善肺结核痰菌阴转率4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80例,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加服中药养阴润肺汤进行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痰菌转阴率、血常规、肝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显著好转;痰涂片检查转阴率为100%,无痰涂片阳性病例;明显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为762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西医结核治疗肺结核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耐药性肺结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0-0046-02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袭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于中医学“痨瘵”、“肺痨”范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而目前结核病的形势越来越来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近几年结核的发病率趋势明显提高,每年将近300万人死于结核。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结核病,早期能改善临床症状,中期有效防治抗痨西药的毒副作用,晚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促进病灶的吸收,控制耐药结核菌[1]。本次采用中西医结核的治疗方法治疗了40例难治性肺结核,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80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2]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37±48)岁。

12观察指标与统计学处理

121观察指标每个月检查X胸片、痰菌涂片、血常规以及肝功能,并评价2组治疗效果。

12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4讨论

肺结核在中医学中称“肺痨”,中医理论认为肺痨是人体正气虚弱以致外感痨虫,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其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脾、肾等脏有关,基本病机主要在阴虚肺热。肺痨的致病因素不外乎内外因两类,一则感染痨虫,宋代前即有“痨证有虫,患者相继,诚有是理”的说法。《仁斋直指方》亦有“瘵虫食人骨髓”之论。二则正气虚弱,如唐《外台秘要・灸骨蒸法图》指出:“婴孺之流,传注更苦。”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说:“思虑过度,郁热熏蒸胸中,因而生热,而成痨瘵。”肺体受损,伤阴耗气,病久则导致脾虚、气血不足、亏耗,临床表现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如乏力、低热、盗汗、咳嗽、消瘦、纳差等。中医治疗以益气、滋阴、养肺为主。笔者采用养阴润肺汤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方中天门冬、麦门冬为君药,能够滋阴养肺;沙参、蜂蜜能够养肺滋阴;生地黄、百合、山萸肉、阿胶可以养肺益肾;太子参、黄芪、茯苓、山药、五味子等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结核病患者痰菌的转阴以及病灶的吸收,改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炙甘草、天门冬、麦门冬、南沙参、生地黄、山萸肉、蜂蜜、山药、茯苓以及五味子等也能够调节免疫力。诸药共用,具有养阴、益气、润肺的效果,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本次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X胸片均有显著好转;痰涂片检查转阴率为100%,无痰涂片阳性病例;明显吸收38例(4750%),吸收23例(2875),有效率为762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总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结核可以明显提高痰转阴率以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海英,黄海霞中药治疗结核病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4):285-287

[2]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标[S].2008

(收稿日期:2014-08-16)

上一篇:不同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对比观察 下一篇: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30例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