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4-07 05:05:38

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做笔记,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求知的欲望,这样的课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从调整教学关系,减少讲授时间入手,阐述如何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情境;自学;小组合作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而忽视学,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不爱学,越来越不会学。为了使学习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旅程,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方式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自主、互助、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精神。自主学习强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助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和分享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学习即学习型学习,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下面就谈谈如何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课堂是实现教与学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得让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首要任务。创设良好的情境就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为整堂课的教学做铺垫。如“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节,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段篮球比赛的视频,其中包含传球、运球等动作,这样的情境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松了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了探究下去的欲望。

二、布置任务,独立自学

现在的学生因为机械式的学习方式,越来越缺少独立自学的时间及意识,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并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自学教材哪一部分,因为这样学生会毫无目的,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及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之前铺设的情境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课堂自学关键的一环。学生明确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安排自学过程,有效地控制学习时间,同时在自学中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如“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然后针对所设置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在自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学会应用与思考。

三、小组互助,交流释疑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学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小组学习实现学生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考查、互相影响,让学生在群体互动中实现互助,并学会交流、学会共处、学会自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意识等现代人的必备素质。为了高效地开展小组互助,就必须合理地划分小组。为了使小组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可以以四人为一组,同时根据平时的教学反馈及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状态,将小组调整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每个组内的四个人的学习能力呈阶梯形,而组与组之间的组成情况相似,这样既有利于组间竞争,也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助,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合作与互助。

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组内讨论,每个小组的成员先交流所学的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可以把所学知识先教给学习能力弱的,有时候学生讲的知识更能让不懂的人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可以把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纸上记录下来,然后在组间交流的环节中进行解答交流。

四、精讲点拨,拓展提升

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交流环节上的表现,及时适当地进行调节,做到所讲内容是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删去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和行为。之后可以针对本节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我检查,自我提升。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的设计并不是每个课堂都适用,但它体现了对教学规律的揭示与实践层面的落实,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所教内容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我们一直在强调“轻负担、高质量”,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得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不断钻研。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道路,但是我们只能前进。

参考文献:

用课程改变教育――潍坊新课程改革解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盖北镇中)

上一篇:转变学困生之我见 下一篇: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