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粮食安全的新问题

时间:2022-04-06 11:13:41

注意粮食安全的新问题

第31届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部长级会议近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被聚焦。亚洲人口众多,粮食的生产供应与需求一直维持着脆弱的平衡,因而对此一贯高度重视。

由于人均可耕地面积很少,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引起国际社会一些人的担忧,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于1994年发表的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堪称“代表作”。但事实是,自那时以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不断创出新高,自给有余,于是相关的担忧渐渐淡化。但最近由于国际市场粮价上涨、转基因食品争论等集中呈现,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

中国有能力保障自身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按照联合国粮农署的定义,是要做到“能够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既买得到又买得起维持有活力和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食品”。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为了保证粮食的生产供应,中央规定了全国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对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尽管各地仍存在不同程度违规用地的情况,但由于设立了红线,同时得益于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粮食亩产不断提高,最近5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500亿公斤以上,而粮食消费需求一般为490亿公斤左右,总体上供大于求,所以尽管近几年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的粮价始终稳定,国内市场没有出现波动。中国每年也进口一部分粮食,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用作食用油生产原料和饲料,在全部粮食供应中所占比重不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仍然能够靠自己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进口粮食、释放耕地”是错误论调

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不存在隐忧,粮食安全仍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保障。目前的粮食安全状况并非轻松得来,而是不懈怠的结果。应该看到,中国粮食的供需平衡面临种种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和农业生产,对粮食生产的未来形势并不能轻易乐观;农业生态环境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遭受破坏,水资源日益短缺都给粮食生产增添着不利因素;还有,18亿亩耕地的红线仍不时遭遇侵蚀。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不断自我检视粮食安全问题,堪作警钟长鸣。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有世界第一的巨额外汇储备,完全可以购买其他国家的粮食来释放自己的耕地,以此获取比种粮食高得多的土地产出。这种观点肯定是错的。论者短视,把粮食等同于普通商品,对“粮食是战略物资”这一常识无视或无知。粮食是无法代替的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物资,如果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一定的安全线,主要供应国随时可能掐断我们的生命线,那时不要说发展,恐怕连自主能力都不可能有了。更何况,国际粮食市场上可供交易的粮食数量有限,一旦中国大规模购买,价格就会直线上升,那些靠进口粮食活命的发展中的小国家很可能马上出现饥荒。所以,中国的粮食决不能依赖进口。

一些粮食安全新问题需慎重研究

如今,除了传统概念上的保障粮食安全,不少人开始担心另一些新的粮食安全问题,比如转基因粮种的引进、外资对粮食流通环节的渗透,甚至还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转基因粮食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究竟有没有损害,如引进种植,对中国原有物种究竟会不会造成损害,这两个问题至今仍在激烈争论。比如以转基因大豆榨制的食用油对健康、其种子引种后对东北等原产地的传统大豆品种有没有危害,就需要国家权威部门尽快组织研究、得出结论。在科学结论出来之前,比较稳妥的做法应是控制销售和种植规模,以防万一出现问题而难以挽救。但现在有些地区和企业,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把“保证人民有活力和健康的生活”这个粮食安全的核心目标,草率地当成“在数量上保证供应”,如此,粮食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冒现。

对于外资进入粮食流通和加工领域,笔者以为,要同步建立更加完备的监管规则和监管体系,以防粮食销售市场上出现垄断力量而操纵价格,损害生产者、消费者利益。政府对粮食收购价格和销售的管制必须进一步加强而不能放松,因为粮食不是普通商品。如果监管到位,我们可以不必担心外资进入会削弱中国的粮食供应安全。

各种添加剂的滥用,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虽然从“粮食安全是保证供应”的传统含义看,两者不相干,但如果进一步说,“保证粮食供应是为了所有人能够维持有活力和健康的生活”,那这件事就与粮食安全颇有关联了:粮食和食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一样重要。由此来说,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像保障粮食供应一样,保证供应的食品安全无害,对两者给予同样的高度重视。这是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新内容。

上一篇: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篇:国土资源部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