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4-06 08:41:17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经理 客户经理

论文摘要: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我国一些银行开始实行风险经理制,但我国风险经理制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对职责认识不清、管理领域狭窄、风险经理缺乏约束权力、与客户经理的关系没有理顺以及风险经理的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近几年陆续推行了风险经理制。风险经理制是通过在各类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置风险经理,实现控制风险目的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也是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中国多家商业银行都推行了风险经理制,各银行在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置了风险经理岗位、明确了风险经理的技术职务以及细化了风险经理的职责,为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风险经理制尚处于初期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风险经理的设里没有完全到位。尽管实行风险经理制的银行已经认识到设置风险经理的重要性,也颁布了一些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但在实行过程中,部分基层行对风险经理的职责认识不足,风险经理除了要履行风险经理的职责外,仍要承担其他的工作,如信贷审查、报表统计、具体的贷后管理工作等。每个支行配备的风险经理本来就十分有限,如果再承担其他的工作,风险管理的质量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风险经理所涉及的风险管理领域过于狭窄。大多数银行设置的风险经理仅仅是业务风险经理,只对部分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如中国农业银行2004年颁布的《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经理管理办法(试行)》仅针对信贷风险,且重点放在贷后风险的管理上。事实上,除了信贷风险以外,银行面临的风险还很多,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风险经理应该承担起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

3.风险经理缺乏约束权力。在风险监管过程中,风险经理对被监管对象要有一定的约束权力才能使监管行为得到有效的保障。现实中的风险经理只是专业技术岗位,而不是行政职务,只能对被监管对象起到提示作用,而不是强制作用。各银行只对风险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进行细化,没有赋予风险经理任何权力。因此,监管对象对风险经理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往往是不予理睬,更不可能加以积极的配合和实施,风险监管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4.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实行客户经理制度与风险经理制度的目的都是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当风险经理的监管行为与银行客户经理拓展市场存在一定矛盾时,客户经理没有认识到风险经理是在帮助其加强风险防范,认为风险经理是专门来查问题的,只从自身经营和短期利益的角度考虑,对风险经理的监管采取回避态度,风险经理的工作得不到客户经理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由于客户经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致使风险经理从客户经理那里很难获取有关详细的信息,造成风险经理有时候做的工作比客户经理的还要细,有时风险经理发现的问题,客户经理都难以及时意识到。

5.风险经理的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各商业银行配备的风险经理基本上是由原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付人员来承担,素质参差不齐,而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多种风险类型、多个风险主体、多种风险测度方法,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职业化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方能担当起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任。此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风险经理资格的认证体系。

二、商业银行培育风险经理队伍的对策及建议

培育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是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1.商业银行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风险经理制的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的任何活动都蕴涵风险,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员、全行,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文化既包括知识和行为层面,又包括制度和精神层面。知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智力基础;行为文化是风险管理理念、员工精神面貌、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制度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保障;精神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这四个层面互为依赖、密不可分,贯穿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只有营造了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在全行倡导风险管理理念,银行风险经理才有用武之地。

2在银行分设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确保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在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职能风险经理,负责对各业务部门和分行的宏观和中观的风险监控管理,负责对全行的各种风险进行计量、控制和报告;在前台的业务部门和授信审查部门设置业务风险经理,前者主要负责控制操作风险,后者主要负责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样既保证了风险的全面管理,又实现了银行业务从初始阶段就保持对风险的重视,从而确保了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

3.协调好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目标。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都应从银行长远利益出发,遵循业务发展和防险管理并重的原则,树立通过风险管理促进发展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各自的岗位和工作环节中。具体来说,风险经理应从银行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对相关客户和市场进行详尽的考察和分析,确定其风险等级,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为客户经理开拓业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客户经理要及时向风险经理反馈客户的信息,为风险经理的风险评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只要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能有效协调与合作,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4、重视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风险经理水平高低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可采取分层次进行。首先,将银行内部具备一定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风险经理,送到西方商业银行直接学习风险管理的做法和实务操作或进人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进修,将他们培养成商业银行的一流风险经理。其次,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凡是风险经理必须执证上岗,通过认证考试,可以增强其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知识,为以后的风险管理实践打下基础。此外,银行可以经常邀请国内外风险管理专家来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使这一部分风险经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承担起风险管理的重任。

5.建立风险经理问责制,提高风险经理的责任心。风险经理问责制就是对风险经理履行的岗位责任有明确的纪录,把责任落到具体的人,从而增强风险经理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标准和能力,把银行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风险监测预警的失职,还是风险管理对象形成了可疑或损失资产,风险经理都应该问责。风险经理问责的次数与年终考核挂钩,如果一个风险经理在一年中被问责的次数超过一定的数量,考核不合格,就不能再担任风险经理。

上一篇:小议纳税人信用等级的评定与管理 下一篇: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十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