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4-05 04:32:01

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研究

【摘 要】自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各自为政、互相脱节的问题,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本文调查了湖南省祁阳县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原因;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从城市到农村陆续推广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政策,此举对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那么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关乎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全局。笔者在湖南省祁阳县就“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访谈及观察。结果发现:该县中小学在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

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说,该县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校而异。一些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偏多偏难;一些小学教学内容偏重于英语词汇和语法,而忽视听说内容;还有一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太少太简单。因此,许多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在英语基础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只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加一些极为简单的单词。此外,初一新生在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英语厌学心理,学习动机较弱、兴趣低下、情感淡薄。

少数学校和教师在英语教学比较极端。一些小学教师认为某些语法对于小学生太难,到了初中会学到,所以就直接删减不教;而有的教师则将教材内容填鸭式地全部教完,这样小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一些初中教师觉得学生在小学已经掌握好了一些语法知识,认为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教学;而一些初中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开始偏重学生的词汇与语法,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对刚从小学环境中出来的学生来说又有些不适应。这些现象都揭示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衔接的本质问题。这个问题倘不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英语教学全局。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形成原因

1、教材知识的衔接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是教材承载的母体,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反映形式和集中表现。教科书是一项重要的教材。教科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书籍,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要适应教学特点和需要。

湖南祁阳县小学阶段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初中英语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两套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教材本身都没有多大问题。然而由于这两套教材不是一个系列的教材,因此在词汇、句型、语法并非完全循序渐进。譬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一本零起点的英语教材,而湘少版六年级的英语教材知识的难度也超越了七年级上册教材。

在词汇方面,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不少偏难或不常用的词汇。比如四年级的cracker, scooter,croak, pail, saucer, spray, stall, toad;五年级的snap, sticker, wink,chimney, kennel, spill, vehicle这些词汇在初中教材都没有涵盖,而初中教材很多生词在小学教材里早已出现。在语法方面,包括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甚至较难的现在完成时在内的几种时态以及常用其他基础语法在小学教材都已涵盖,其中有些语法作为重点知识反复呈现。譬如,五年级下册第5课Who was first?第6课Was it in the wardrobe?第9课Benny took my ball.第10课Where did you go?第11课What time did you see him?第12课I came by plane.第14课Peter made a kite with paper and bamboo.这七课的内容基本都围绕一般过去时这个语法项目展开。而一般过去时又在初中八年级上册作为全新的语法内容呈现。可以看出:这两套教材的知识衔接得并不完美。

2、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足

解读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小学和初中各年级的英语课程目标是循序渐进的,由低年级的听说为主逐渐过渡到高年级的听说读写并重。

但是在一些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违背。教育管理部门、一些学校和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目标认识不足,在评价方式上过于侧重于学生的应试做题,一些小学英语教师以考试为指南针,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其结果是一些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产生厌学心理。同样,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自初一开始就以中考为指挥棒,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科学合理性。

3、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缺乏校际的交流

由于中学和小学除了在生源输送有联系之外,他们似乎并不存在缺乏教育场域内的利益冲突。因此颇有“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即使在同一个教育管理中心管辖下的身处同一城镇的中学和小学,也很少组织学校间、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教学认识上鲜有渠道进行沟通。

四、解决对策

1、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层面

(1)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的体系,并行使好监管职责。

(2)应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

(3)加大对教师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4)提供中小学英语教师一起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一潭活水”效应。例如:开展教研交流会、互相听课、集体活动等等。

2、教师层面

(1)主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对英语课程目标的认识。

(2)选择教材,活用教材,跳出教材,发展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或者说是其“话本”或“剧本”,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无言的教师”。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非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总是大于或小于教材内容的,至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进行第二次的教学法加工。

五、结语

小学和初中分别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中两个具有不同特点却又联系紧密的阶段,在这期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尤为显著。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一脉相承的体系,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教育工作者只有先意识到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并采用合理的对策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实现英语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夏纪梅,冯.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高职船舶专业外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