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工学校《分析化学》实习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4-05 04:26:35

谈技工学校《分析化学》实习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摘 要: 为了把《化学分析》专业越办越好,从而培养出更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我们必须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环保教育;教材内容重视校企对接;重视就业学生的反馈工作。

关键词: 互动式讨论 职业道德 环保教育 校企对接 反馈工作

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是技工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是互相渗透、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中,不断拓展自己的逻辑思维、想象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具体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技校学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动手能力的技术工人。所以要培养出合格的化学分析专业学生,就要把实习教学提高到相应位置,不是可有可无,可好可差,应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视。下面谈谈化学分析专业实习课的教学方法及其他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实习课由老师“满堂灌”到师生互动式讨论

以前一般在《分析化学》理论课上完一个章节(即一种化学分析方法后)后便跟着安排实习课。由于技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有差异,有的学生上化学理论课时,对课本内容就没有搞明白,只是“囫囵吞枣”,因此在掌握实习内容时也有很大差异。在实习前,通常是由实习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讲解完实验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法原理、方法步骤、可能产生问题及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后,学生开始做实验。老师按部就班地“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后学生拿着笔记本死记硬背,掌握得非常肤浅。由于实习前准备工作没做充分,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心中没谱,实习也就杂乱无章,到处乱哄哄。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实习质量也不高。

现在我们一般在实习课前要求学生熟悉本实验的内容,特别是方法原理一定要完全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老师参与其中,充分进行讨论。围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及各种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再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点评、解惑和总结,从而把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事项等都彻底搞清楚。这样的互动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内容。这样,进入实验室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对实验内容心中有数,都能按操作规程认真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实习。实验室有了安静有序的环境,这样的实习效果比以前有很大增强,真正达到了实习目的。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并能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习,再用实习得到的数据说明理论的正确性。有的同学还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说明和解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学们在完成实验内容后,要进行化学分析的数据处理。大多数学生能实事求是地按得到的分析数据,计算出实验结果。但有个别学生因为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得出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完成实验报告的任务,也为了不用辛苦地重做实验,就删改实验数据凑结果。我们在发现这些情况后,觉得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经过教育,这位同学认识了错误,并保证不会再犯。在整个社会大力呼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已成为技工学校维持生存和提高质量的根本,也关系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素质问题。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工作责任心,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因此我们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同学们讲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一个企业里,工艺流程的控制及产品的合格,都要靠化验室的分析结果作参考,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化学分析是工业生产的眼睛……”[1]如果用错误的分析结果控制工艺流程和指导生产,就会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学生在学校里就要养成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品德,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得到用工单位的青睐。

三、实验室的环保措施

实验室除一般化学试剂外,还大量应用酸、碱及一些有毒有害试剂,还有学生实习后产生的大量废液。为了不造成环境污染,并让学生有环保意识,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讲解,说明实验室的废液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如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2]是因为石油冶炼厂排放废气中的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造成八百多人患上哮喘病,死亡十多人;如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3]是因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违法排放工业污水,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对龙江河沿岸众多渔民和下游柳州三百多万市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又如“韶关的酸雨”、“惠州淡水河污染”等例子教育学生。真实的事例使学生很受触动,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可怕后果。我们还利用环保宣传资料和环保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本市环境污染状况。同学们有了环保意识,在完成实验后,能自觉地把废液倒入废液缸内处理,让含有酸、碱废液中和以后再倒入下水道。如果是含有有毒试剂的废液,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处理,除毒后再倒掉,以免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环保教育,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四、教材内容要注重“校企”对接

随着工业现代化蓬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防污及排污处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许多企业,尤其是污染较重的工矿企业对防污、治污愈加重视,不仅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而且在化学检验部门也尽量采用污染相对较小的实验方法。据了解,我市韶关钢铁厂化学检验部门废除了以往被广泛使用的测定铁矿石中的铁含量的方法――重铬酸钾法(此实验方法既要使用有害的重金属铬盐,又要使用重金属汞盐),采用了较环保的“无汞法”测铁。又如核工业铀矿山水冶厂的流程控制分析中,测定样液中的钙、镁离子总量时,原来是使用0.05%氰化钾溶液隐蔽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因为氰化钾是剧毒物,对环境污染极大,故被新的实验方法取代,即用调节溶液的pH值的方法隐蔽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类似的实例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近几年来,我校几届化学检验工技能鉴定“应会”部分考试的实验课题均是实用型实验,而实验方法都是采用“国标法”,如:国标法测定化肥中氮、氨含量;国标法测定洗发剂定型剂中溴化钠的含量;国标法测定软锰矿中的二氧化锰,等等。而且随着企业化学实验室实验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量精密仪器被使用,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精密仪器的使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等,这些仪器的使用也常出现在技能鉴定的考核中。可见,国家技能鉴定部门非常重视考生对所掌握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据我校本专业已就业学生反馈,企业化学检验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国标法”实验。反观《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实验课题基本都是基础实验,实际应用型实验寥寥无几,且实验方法采用“国标法”的也不多,对要求使用仪器分析的实验同样较少。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教材内容,瞄准市场需要,明确培养目标,重视“校企”相接,从而使本专业长远发展。

五、做好已就业学生的反馈工作

我们化工班学生分配到各企业工作,多数学生在化验室担任化验员或在化工车间从事操作员工作。学生在新的岗位上,往往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解决,他们常常会主动回校或打电话询问实习指导老师。我们会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详细地回答他们碰到的难题。有的问题需要商讨,老师们找资料,大家讨论,最后找出办法帮助学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因而很多学生尽管已毕业工作多年,但还会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对老师的教学也是一个促进,使我们及时了解生产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今后的实习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对学生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进而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支持。“据了解,2003年以来,全省各类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培养技能人才110多万人”[4]。原因是技校注重技能、注重实操训练、注重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迎合市场的需要,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快适应生产企业的需要,因而受到企业的欢迎。可见,做好已就业学生的反馈工作非常重要。

总之,在技工学校《分析化学》实习课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环保教育;重视教材内容校企对接和已就业学生的反馈工作,一定能把化学分析专业越办越好,从而培养出更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姜洪文,陈淑刚.化验室组织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4.

[2]杨启红,兰宁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全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5:400.

[3]作者不详.2002―2012:重大环境污染之十年纪录(7).2013-1-3.

[4]朱丰俊,梁嘉敏,王分枝.技校毕业生就业率98%[N].南方都市报,2009-4-14[AA11].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期末自动转账”的教学思考 下一篇:让学生走进高中《通用技术》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