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蜀道 人文三国

时间:2022-04-05 02:11:48

天下蜀道 人文三国

开篇

天下蜀道,山峦起伏,江河纵横,处处险峻,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其间,有峭壁如削的清风峡、明月峡,有曲折旋回的七盘关,有古柏参天的翠云廊,更有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从那些触目皆是的残垣断壁、名关险隘上,我们可以想象出发生在1800年前的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人文三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天下蜀道,人文三国,英雄征战的风云际会,墨客骚人咏叹的千古篇章,整个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1800年后的今天,在这片铁血战场的遗址上,在这片飞栈连云的山水间,新一轮的风云际会拉开了帷幕。

第一篇 不该承受之“冷”

三国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千百年来,对中国后世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面之大、影响力之深,早已是家喻户晓,毋庸赘言。就大的思想文化方面而言,它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成果,使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等外来文化,在短短几十年的时代变迁中,首次得到了广泛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给后世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

四川是三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数量多、特色鲜明、品位高,文化内涵深厚,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比较优势。来到蜀地,就是来到“三国”历史发生地和“三国文化”发源地。来蜀地探踪怀古,就是一种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东方文明的有效途径。

早在199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国文物古迹游”14条旅游专线中, “三国战略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该线路分为北线和东线,共涉及6省18个县、市。但由于涉及到的地域十分广阔,始终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仍然处在各自为战阶段,个别地区更是在文化名人上争得不可开交,严重阻碍了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使三国旅游逐步陷入“冷线”状态。

同样的,在四川,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遂宁――成都一线为主的三国文化之旅本是重要的黄金旅游线路,也是促进川北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开发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全省旅游发展“一盘棋”上,成都、乐山通过深度挖掘、提升品质,实现了旅游发展的新突破;阿坝州以大九寨旅游区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旅游富州强州的新局面;攀西的凉山、攀枝花旅游发展奋起直追;广安以独特的方式实现了旅游大跨越,川北在这一阶段发展就相对滞后了。那么,川北各市旅游发展的最大着力点在哪里?

第二篇 倍感发展之“急”

“就是三国文化牌!”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掷地有声。在四川省“十一五”规划中,三国文化旅游线是重点打造的四条精品路线之一。在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四个跨越”的战略思路省旅游局就此提出了以线路为纽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宣传资源和行政资源的新思路,重点开发建设以三国文化为龙头的旅游精品线路,正式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去年的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会上,蒋巨峰省长指出, “三国文化是我省的宝贵资源。过去一些地方的旅游资源独立成块,现在可以用三国文化这条线来串是种新思路。”

线路是最好的思路,线路是最好的纽带。它可以加强省内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所涉及的各相关区域间合作,消除地区壁垒,充分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对四川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线路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宣传促销。

正如有关人士所说, “我们要串联的,决不仅仅是一条线路。”

2007年9月,四川省、陕西省共同签署了《川陕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以成都、西安现代化城市和先秦古都、三星堆古蜀文明为依托,以兵马俑和先秦栈道为载体,着力建设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协议。10月,西汉高速开通,“千里蜀道一日还”成为了现实,“三国之旅”变得更加便捷可行。目前双方正在着手打造“三国旅游通票”,计划不但要整合蜀道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还准备把从西安到成都的一些著名自然、历史景区景点吸引进来。

同年10月,四川一上海中心城区旅游业界座谈会暨四川冬季旅游推荐会在成都举行,上海中心城区的旅游局长、旅行社老总首次大规模组团来川。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陈献春透露, “目前,四川正在和上海旅委以及各大旅行利:洽谈,希望通过川沪两地旅游线路的联合推广,将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35万境外游客吸引到四川来旅游。三国文化之旅将成为四川在此期间主推的旅游线路。”

在难得的机遇面前,“三国”一线已经全盘动起来。阆中就借川陕这次联手机会进行了全面整合。张飞庙正在改造过程中,而川北贡院的改造已完成并开始接待游客,整个改造过程预计春节前完工。游客到时可看到全新的张飞庙、滕王阁、大佛寺、巴巴寺等著名景点,还可到川北贡院体验秀才赶考、看张飞巡城、去嘉陵江畔对唱情歌。

第三篇 扎牢文化之“根”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如果说秀丽山水是旅游的“形”,那么,文化则是旅游的“神”,形神兼备才有生机和活力。

近几年,海外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在这股热潮中,还有哪些题材我们可以发掘利用,还有什么样的机会值得我们把握?

答案同样是三国文化牌。有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影视界下一个争抢的热点会是《三国演义》。因为三国的故事不仅仅风靡东南亚,事实上在欧洲和美国,也已经形成了一批忠实的“三国粉丝”,而且以年轻人居多。目前北京已经有公司开始着手在全球范围内对三国文化进行市场调研,他们计划另推出一部针对海外市场,更容易被海外观众所理解和接受的《三国演义》。

从近日省旅游局完成的“日韩市场对三国文化旅游需求的调研”来看,日韩游客非常偏爱三国文化旅游,最想去的景点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成都武侯祠、剑州古城、剑门蜀道、阆中古城和昭化古城。而他们的旅游需求,除了自然山水、文物古迹,还包括了民俗、艺术和美食,比如剑门关的豆腐宴就深受日韩游客的欢迎。

作为全省第一个文化主题性产品线路,三国文化旅游线路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关注。不仅需要合理布局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使沿线设施配套、相关产业配套、旅游服务配套,还要针对不同线路主要游客的特点和喜好,提供各具特色的设施和服务。而更重要的是注重三国文化内涵的挖掘。

长期致力于三国文化旅游研究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吕一飞提出了一个更响亮的主题: “四川――三国文化观光、体验旅游目的地”。在他的设计中,我省三国文化旅游以蜀汉英雄为主线、诸葛亮为重点,树立“四川三国游――剑门蜀道三百里,魅力诸葛两千年”的形象,构建“4621”总体布局。吕一飞解释,4个旅游支撑中心为成都、绵阳、广元和南充,6个旅游支撑点为梓潼七曲山、剑州古城、剑阁县城、青川青溪镇、昭化古城和阆中古城,2个精品旅游区是成都武侯祠和剑门蜀道,1条精品主环线以成都武侯祠为起点,连贯绵竹诸葛双忠祠、绵阳富乐山等十多个三国旅游景点。

按照吕一飞预测,到2010年,全省三国文化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40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达56~84亿元。曾经的“冷线”将会变得炙手可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就此住笔,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还有蒋琬墓、昭化费庙和剑阁翠云廊,再北出汉中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伴着“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重头”的歌声,一路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巨变。

上一篇:立检为公执法为民 下一篇:与时代同步的归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