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荷与中华民俗文化

时间:2022-04-04 06:05:52

莲荷与中华民俗文化

莲荷中华民俗文化

许亚洲

夏秋之季,中华大地的河湖池泽,处处“清水出芙蓉”,令人赏心悦目。莲、荷二者系一物异称。过去都认为它原产印度,但近年运用考古新技术已探明,早在公元前3075年,莲荷已在黄河流域被人们利用,这证明中国也是莲荷的原产地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莲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生活、艺术、宗教等领域形成了洋洋大观的莲荷文化。其中尤以莲荷的民俗文化最为动人。虽经长期变迁,仍或多或少保留在神州大地上,积淀在中华儿女的意识里。

荷花生日赏荷花。给荷花过生日这一风俗旧时流行于江苏等江南地区。这些地方号称鱼米之乡,盛产莲荷。荷花生日定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那天人们穿戴一新,乘船流连于荷花丛中,饮酒、奏乐、演唱、尝莲子,热闹非凡。

以前赏荷最盛之地数苏州的葑门外荷花荡和杭州的里西湖、岳湖、三潭印月。荷花生日之夜,在许多荷花盛开的地方,人们用纸做灯,燃之放流于荷花塘,称之为荷花拜寿。旧时杭州西湖的荷灯最盛,望去如天上星河倒映。据说燃放荷灯可结善缘,因而游湖者乐意点放荷灯。

燃荷花灯祭奠祖先和亡灵。这一习俗盛行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该节又叫“盂兰盆节”,俗称“鬼节”,已在全国各地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除汉族外,蒙古、达斡尔、彝、纳西、白、苗、侗、布依、壮、土家等少数民族也有此节。此节日现在虽已不举行宗教法会,但不少地方仍保留了祭祖等习俗。该节日仪式较多,燃荷花灯是重要的一项。这因为莲荷是佛教的“圣花”,燃荷花灯点缀节景,含有祈祷故世亲友早升莲界,得以超度的意思。届时北京等北方地区的儿童手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叶中央(或用彩纸、高粱杆制成荷花灯亦可),沿街唱诵:“荷花灯,荷花灯,今日点了明日扔。”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中元》情景交融地描绘了燃荷花灯的盛况:“中元鬼节款精灵,莲叶莲华(花)幻作灯。明日虽扔今日点,满街望去碧澄澄。”在南京等南方地区,人们请僧人乘船诵经,同时用五色纸剪制的荷花灯点燃后沿水放流,称之为“斋河孤”,以超度孤魂亡灵。这也是一种“功德”。

莲荷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许多方面。

装饰文化:以莲荷(有时配以它物)为吉祥象征图案,广泛用于家具、织绣、灯彩、年画、雕塑、商招等民间工艺美术装饰品。最著名的是“和合二圣”,即蓬头笑面,分别手持荷花和圆盒的赤脚神仙,是掌管婚姻的喜神,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祝吉。

服饰文化:荷衣,屈原《离骚》《九歌》中有“制荷以为衣兮”“荷衣兮蕙带”,是先秦时楚地的衣服,体现了当时蛮荒地区人们就地取材以蔽体。荷花公子帽,江南地方的民间童帽,帽上有荷叶、荷花图案,挂有小银铃,或钉着刻有文房四宝的小银盘,意为戴帽者似荷花般清秀美丽,长大后可求得功名。

民居建筑文化:全国许多传统风格民居,构件上饰有莲花图案,尤为典型的是北京四合院垂花门上的垂花,大多为莲花。

说唱文化:民间曲艺“莲花落”“数莲花”旧时广为流行,以打竹板伴唱,内容为佛教故事、民间传说等。

集市商贸文化:旧时北京什刹海荷花盛开之际,那一带有集贸易、文艺、饮食为一体的庙会,称之为“荷花市场”。

饮食文化:全国各地以莲荷藕为主料的小吃、菜肴举不胜举,如荷叶粥、莲子粥、鲜莲子冰碗、莲花白、桂花糖粥藕……

(选自《金陵望》2005年第16期)

上一篇:情境中学习 操练中巩固 下一篇:从谚语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