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觉QE梦

时间:2022-04-04 11:28:14

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出人意料地在日前议息会议后记者会上,公开承认经济数据尚未好到可以将QE收市。所谓“出人意料”,指的是今年5月伯南克首度表态,认为近期内极有可能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将QE收市。近几个月,就在全球市场似乎都做好了准备之际,伯南克的一招“诈胡”,跌破众人眼镜。

早先,伯南克曾明示两个指标,失业率与通胀率,是决定QE政策动向的标准。近期,失业率略见改善,通胀率则始终很低,伯南克便有意无意地只提通胀率了,看来所谓的指标,也并非那么客观与绝对。

伯南克何以改变初衷,或与原本奥巴马属意“内定”接任联储局主席呼声最高的萨默斯突然公开表态放弃竞逐有关。在QE政策上,默萨斯与伯南克及另一有望接任联储局主席的现任副主席耶伦立场态度不同。如耶伦接任,很可能萧规曹随,若萨默斯接任,极可能终结QE。对伯南克而言,三轮QE,效果实不明显,却又骑虎难下,能延则延。但若萨默斯接美联储,QE难以为继,美再度出现经济衰退可能性不小,届时责任归属,伯南克难辞其咎,一如当年(2008)爆发世纪金融海啸之后,早已卸任且口碑甚佳的格林斯潘被各方批评一样。如今,既然耶伦或其他QE派接任可能性很大,不如就QE下去,一动不如一静,等待美国出现QE奇迹再说。

QE奇迹会不会出现,只能由时间来给答案。但五年一觉QE梦,对过去五年的QE经验与QE梦,做点总结,应该还是有点价值的。

从经济政策角度来看,QE是一种非常规政策,针对的是世纪金融海啸爆发后出现的非常状态。一种不能通过实验验证的说法是,伯南克的QE终于使美国及全球经济躲避了一次像上世纪30年代一样的经济大萧条。其次,这个非常规政策的另一价值应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或者说,以未来可能出现的代价来换取经济体质在尽可能的短期内复苏,同时恢复健康。但五年下来,似乎效果并不理想。

以G7数据为准,五年总共新增负债18万亿美元,其中光四大央行(Fed,英格兰银行,欧央行,日央行)的QE总额即为5万亿美元,换来的仅是G7五年来的GDP新增额1万亿美元而已。如此巨大的流动性,一部分流往了境外,造成全球资金流动的潮起潮落,令到全球新兴国家一下子喜,一下子忧;另一大部分,则流入了各国的楼市与股市,其中有多少是泡沫,以后才知道。所以,五年QE,最多最大的功劳是避免了一次经济大灾难,但是不是以一次未来的大灾难换取了这一次的大灾难还很难说;其余在实体经济的复苏振兴方面,客观公允地说,乏善可陈。

如果5年QE的效应仅止于此也就罢了,必须指出的是,QE在全球范围中制造了巨大的、多层次的,却又一般难以察觉的财富重分配效应:

(一)首先是大企业、大富豪借着长时间极低利率大赚特赚,讽刺的是,这其中包括了很多5年前,美国政府出尽九牛二虎之力去拯救的“大到不能倒”的大企业、大银行。与此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普罗大众日子仍不好过。

(二)美国印钞票去救大企业、大银行、大富豪,实质上等同于将企业或私人债务危机转变成了债务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政府债务仍在日增月长,这不仅是一种另类的“化公为私”,而且还涉及到隔代财富违反公义的重分配。

(三)同样的效应还发生在发达国与新兴国之间,几十年来新兴国靠资源及辛苦干活积累的财富,就在QE的潮起潮落之间,大幅缩水,成了现代版的“五鬼搬运法”。

(四)当然,不能例外的,就在新兴国家的内部,也同样会因为资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而产生财富的大移转。

五年一觉QE梦。这个梦,看来还将继续做下去。做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QE才正式退场?关键的指标恐怕不再是失业率与通胀率了,而是泡沫什么时候爆破。

上一篇:“余额宝”的机会与风险 下一篇:电商“绑票”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