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4 05:21:56

听障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由于聋生没有听话能力,他们只能以目代耳去认识事物、现象。要使聋生更有效地理解文章,学习语言,就应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想方设法使学生所看到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转化成一组组活生生的画面,使书面语转化在聋生的视力范围之内。以便聋生更有效地把语言文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更好地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聋生成功回归主流社会,争取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从课内课外互动、学生教师互动、阅读和活动互动、学校和家庭互动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兴趣;互动;师生;学校与家庭

聋生最重要的语言交往能力主要有两部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聋生回归主流社会的成败,对聋生的社会交往、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阅读的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为了能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1 课内和课外互动,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乌申斯基①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

1.1 借势引申,加深理解。

《背影》这篇文章中的父爱,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关心、爱护,这种爱是浓烈、深沉、厚重的,是一种含泪的爱。作者因这份爱而感动,不仅仅是因为父爱的年老力迈,臃肿蹒跚,更是因为父亲当时所处的艰难的处境。但父亲却在重重压力之下,仍然坚持送我上学。并且按照当地的风俗,送橘子表达对孩子的远行的祝福。 在讲课时,我看到了学生一脸的凝重,我知道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的情感,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了。以此为契机,我向学生推荐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短文。通过阅读,使学生再次感受了伟大的父爱,体会深厚的父子之情。

1.2 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或者抒情、场面描写的文章,在阅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于阅读内容有关的画面展示出来,这样会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阅读的兴趣。当然,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名家名作,像古典四大名著,再加上学生们也受一些影视作品影响,会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欲望。当我把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介绍给学生,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2 学生和教师互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阅读方法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方法不当导致阅读质量不高,久而久之,对阅读也就索然无味了。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

2.1 培养学生善于在阅读中思考、理解的能力。

通过对几个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有时花了大量时间,却弄不清书中讲的是什么;有时看书是囫囵吞枣,不能内化、吸收。我就指导他们把精读、略读和浏览结合起来,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课文内容一般要精读,如:圈点勾画。如用“。”“?”等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作批注,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可以锤炼自己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外阅读一般以略读为主。如:可写读书笔记, 可作卡片摘抄,可说感悟,也可续写等。了解了大概内容,不需深究。这样可以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在读报、看杂志、上网的时候,则需要用浏览阅读法,这样可以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2.2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感悟其中深刻的内涵。

如在读完《不屈的腿》后,班里的学生有这样的感想:“一个和我们同样残疾的人,所不同的是他缺的是腿,我们缺的是听力。但是,他的坚持,他的毅力,他的不屈,我们都有吗?面对生活给我们的考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两只‘不屈的耳朵’”?

为了“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开设课外阅读欣赏课,来引导学生放慢阅读脚步,对优秀作品用心品读揣摩、细细品味,从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悟出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包括学生优秀习作、作家代表作;体裁也应不拘一格,既包括常见的小说、散文、现代诗、杂文、童话,也包括古诗词、戏曲等。

2.3 学会复述,培养自信.

复述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在机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⑥。选择生动的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生活常识为其主要内容,采取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等,既能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想象能力,说话有条理,用词正确,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3 阅读和活动互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

受身体残疾限制,从小接触人少、事少。一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几乎是从零开始。通过阅读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会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要使阅读能长期坚持,就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为了满足学生这些要求,也是为了激发阅读兴趣,我尽可能在学生的视觉感官上激发兴趣和个人自信心方面激发兴趣。

3.1 情景再现法,实物和图画对于聋生来说是最直观的接收信息的方式,个人亲身表演又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3.2 “讲”故事交流法,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赢得自信。

我不定期组织“好书推荐会”,要求学生说清楚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看报;在班级墙报和黑板报中选登学生的优秀作文和读后感作品;阅读指导课上让学生相互介绍好的读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凡是涉及自然景物,动物趣事,历史小故事,名人传记等,也总是由学生阅读后“讲”给大家看。学生阅读的范围不一样,收获也各有不同。 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头悬梁,锥刺股 " 是什么意思?我没有立刻给她答案,而是在课堂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同学来帮助她解答。结果只有一名同学会,但回答得还不全面,我还是表扬了这位同学,告诉同学自己要学会从书上寻找答案。

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检查了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学生从中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学校和家庭互动,让家长成为孩子阅读的良师益友

因为学校是寄宿制。因此在一年的时间中学生最少有九个月要在校。这就要求老师要承担起家长的任务,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老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及接受能力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向学生推荐了《意林》少年版和《中国少年儿童》及《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一批经典名著的少儿版。班级有两名同学阅读能力强,总是和我抢一本书看,有些时候我们还会探讨一些书里的问题。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4.1 家长参与其中交流沟通有助于学生的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读书活动不仅能增长孩子和家长的知识,更是沟通感情的重要途径。学生虽然在校时间长,但我还是利用一切能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给家长讲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结合本班家长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家庭阅读作指导:一是孩子适合读什么书,二是读书环境的布置和读书时间问题,三是如何与孩子一起读书。家长的参与必将给学生兴趣的培养带来助力,同时孩子在家长的适当指导下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4.2 阅读的好习惯可以在学生假期中得到延续。

每年的寒暑假,孩子回到各自的家中,脱离了原有的全封闭住宿制的学校,同时也没有了之前固定的阅读环境,要想让孩子在假期里仍然坚持阅读、继续学习,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督促。家长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和孩子做好学习上的互动。比如说:在寒暑假每天和孩子共同阅读一小时;家长也可以带孩子逛逛书店,帮助孩子选择一些适合的读物;经常和孩子进行口语或书面语的交流。如此一来,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在假期中能够得到延续。

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终生将都能享受到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聋生受自身、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阅读的起步同普通孩子相比晚了很多。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意识到并且开始做了,让他们喜欢书,愿意跟书交朋友,这就是我们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听障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阅读指导的建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3 6.

[2] 周小兵,吴门吉,王鹏.怎样教阅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J].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6.

[3] 涂晶晶.对培养聋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语文天地 2009 7.

上一篇:你的鼓励对他很重要 下一篇:为什么会是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