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时间:2022-04-04 03:38:53

例谈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外实践活动

多样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114-01

课外实践活动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巩固知识,发挥创造力,推进学习进程。多样化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丰富生物学科的内涵和形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一、生活型课外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具备“生物科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教师需要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到生活中,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生物知识的价值。比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的营养》一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家里近期的食品清单,将收集到的食品清单与课本中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比对、分析,由此判断家人的膳食搭配是否科学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由于课外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因此,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不仅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生物知识,而且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根据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给家人制作一份爱心午餐食谱,在节假日里根据食谱为家人做一顿饭。

二、观察型课外实践活动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掌握生物技能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记录、归纳、比较、思考。比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观察蚯蚓》一课后,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探究蚯蚓的体态特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了影响蚯蚓爬行速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第一种结论:蚯蚓在玻璃板上爬行得比较快。有的学生细致地观察了蚯蚓爬行时身体的运动过程,即蚯蚓在爬行时首先利用身体后部的刚毛帮助固定身体,身体的前段向前伸展,接着利用身体前段的刚毛对身体进行固定,身体后段进行收缩,循环反复地向前爬行,玻璃板有利于蚯蚓的这种爬行方式,因此,蚯蚓在玻璃板上爬得比较快。第二种结论:蚯蚓在硬纸板上爬行得比较快。有的学生发现,蚯蚓身上有一些湿润的泥土,这些泥土有助于蚯蚓的爬行。假如将蚯蚓身上的泥土洗掉,蚯蚓在硬纸板上爬行的速度比在玻璃板上爬行的速度要快一些。尽管学生得出的结论不相同,但他们在观察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比单纯地依靠记忆和模仿的学习方式更有效。

三、热点型课外实践活动

结合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品质。将生物知识融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使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得更紧密,体现了生物教学的与时俱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的呼吸》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空气污染严重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空气与质量的课外实践活动。首先,利用网络进行整体了解,可以访问“中国环境保护网”“中国环保网”等网站,了解雾霾的相关信息。其次,收集和整理资料,了解当地政府部门对于空气污染问题所采取的保护举措。最后,将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以涂有凡士林的载玻片作为收集空气样本的载体,采集所在城市的空气,并在课堂上利用显微镜进行比对,从而得出“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的结论。

四、实验型课外实践活动

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操作,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操作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型课外实践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做科学”这个学习目标,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体验的愉悦感。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由于实验的过程较为漫长,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依据实验记录表开展周期性较长的实验,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在活动准备阶段,先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如依据空气、温度、土壤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给出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实验主题开展实验,如“空气湿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的生长速度最快”等,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实验结果及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形式多样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深刻的体验,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动力。

(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网络时代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