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文句式的辨识和翻译技巧

时间:2022-04-03 06:58:30

试论互文句式的辨识和翻译技巧

互文,又叫“互辞”、“互言”、“互文见义” 、“互文对举”等。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短语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解释、互相隐含、互相补充的修辞手法。如果不了解这种辞格,有时会闹笑话。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中有很多例句。因此,了解这种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文”的辨识方法

首先,必须有两个对称的结构。“互文”的名称已表明这一点,这也是它最显著的一点。如《张衡传》:“通五经,贯六艺。”就是两个短语结构,“通”与“贯”处于对应位置上,是“互文”。有些单句中的互文也是处在两个结构中。如《阿房宫赋》的“朝歌夜弦”,前两字是一套结构,后两字是一套结构。两套结构在意义上互相包蕴:朝朝暮暮,唱歌弹琴。

其次,必须有相对应的词语。这里说的“对应”,不仅指词性相同,意义上也往往相关。

最后,还要注意对称结构双方的意义,都必须互相包蕴,要么是互相补充,要么是互相解释,要么是互相印证。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谏”和“追”就是互文关系,都是“补救,追回”的意思 。上述四种方法应综合起来考虑,才就能准确辨识,避免望文生义。

二、“互文”的修辞效果

使用互文修辞,是因为它既可以避免用字重复,又具有语简而意丰的表达效果,具体有如下作用:

(一)运用互文,简洁且形式整齐。

(二)运用互文,对称、互补,扩大了意义的容量。

(三)运用互文,避免重复用字,使诗文音调明快,增强了音韵美。

三、“互文”的分类

互文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现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分别加以说明:

(一)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互相渗透。

(二)对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式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互相呼应解释。

(三)排句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四、互文句式的翻译技巧

(一)扩展法:用于没有同义词的互文句式。 选取句中形成互文的两个对象,分别与不同的词语组合,互相交错搭配,即由“一对一加一对一”扩展为“一对二加一对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中没有同义词,“主人”和“客”互文见义,与“下马”“在船”形成主谓搭配关系,即扩展为“主人下马上船,客人也下马上船”,整理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又(一起)上船”。

(二)压缩法:用于有同义词的互文句式。对具有互文关系的两个同义词语,使用“合并同类”的方式,对原句进行压缩,将互文见义的同义词同时对应另外两个词语,即将“一对一加一对一”压缩为“一对二”。

(三)互训法: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的同义词互训的现象。这两个词一定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翻译时句式保持原状,不需改动。

上一篇:青春的怀恋 下一篇:“路有思”才能“思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