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下对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的思考

时间:2022-04-03 06:51:10

新制度下对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预算编制成为现今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我国预算编制方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以对高校预决算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算 编制方法 高校会计制度

一、导言

随着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管理运作也需要更加科学和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科学的预算管理是提高高校资金运用效率,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保证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此相适应,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正式实施,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着重从10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而以往我国大部分高校采取的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将不在适应新制度、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我国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高校预算编制方法的现状

我国高校广泛采用增量预算法(Incremental Budget)编制预算。增量预算编制法又被称为调整预算法,是一种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因其编制简单而被广泛应用。增量预算法是以上一年度的费用和支出为基础,结合预算期招生人数的变化和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关费用支出项目,而计算下一年度预算数据的预算编制方法。

增量预算法因其简单易行,便于理解和操作而被高校管理人员和高校的上级领导单位广泛接纳采用。

(二)我国高校现有预算编制方法的带来的问题

资金的浪费。增量预算法的实施有三个假设:第一,高校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因此不需要调整预算项目;第二,高校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因此下期可以基期数为依据调整即可,即;第三,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当现实条件不满足以上假设时,增量预算的弊端既能显现。当原有业务活动是不合理的,故预算项目也是不合理的,在增量预算法下就会造成来年预算资金的浪费,而新增的合理的业务活动难以取得预算资金。

不利于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由于增量预算法是以上一年的基数为依据来确定下一年资金的分配,上一年花钱多的院系,下一年往往能花的更多,而节约开支的院系,反而花的少,如此一来,节约高效的得到越来越少的资金,因节约受到“惩罚”;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反而钱越花越多,得到“奖励”。奖惩机制倒置,激励制度失效,最后每个部门都丧失了节约的热情,预算编制的反而成为高校管理的障碍而非助力。

三、对我国高校预算编制方法改进的建议

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这就要求高校应该控制成本费用,节约开支来适应新规则的要求。而增量预算法已经不再适应高校新的管理需求,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不利于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因此为适应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新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科学合理高效的使用,必须对现有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改进。总结其他国家和国内文献,有以下几种预算编制方法可供参考。

零基预算(Zero-base budgeting,ZBB),全称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采用此法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上一年度所发生的支出项目或支出数额,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本年度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本年内各项支出的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零基预算的相比较传统的增量预算,其优点是不受上年度费用项目及开支标准的限制,能够调动各院系节约费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使各院系精打细算,合理使用教育资金,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零基预算的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由各个院系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详细讨论计划期内应发生的支出项目,并对每一支出项目编写一套方案,提出支出的目的以及需要支出的数额。然后要全盘考虑所有的项目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重要性排序分配资金、落实预算。除此之外,零基预算将经济效率作为分配资源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预算决策的多元性,可能造成决策只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的现象。

绩效预算(Performance Budgeting)。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是把资源的分配与绩效的提升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绩效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但编制绩效预算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主观判断能力,掌握大量连续的信息,以衡量项目的成本与业绩,因此编制具有很大的难度。

可以看出,零基预算更加适合我国高校的现阶段需求,也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所带来的弊端,也较好的适应了新环境、新制度下对高校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松令,刘超. 美国高校预算分配方法的启示[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5).

[2]王明吉.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11).

[3]吕海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高校预决算体制的启示[J].会计之友,2012,(11).

[4]王蓥. 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的高校全面预算编制体系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

上一篇: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一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