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管理

时间:2022-09-20 06:03:25

新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0-000-02

摘 要 医院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医院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本文对新制度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新制度预算管理要求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推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医院 全面预算 财务管理

一、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是医院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计划的数量表现形式,是经营和管理计划正式的、量化的、货币化的表现,预算既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又是控制经营生产活动的依据。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协助医院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并控制开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条规定“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医院全面预算,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事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运营目标,编制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反映医院全部运营活动的各项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的数量和金额等,是对单位及其内部各种财务及非财务的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单位的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医院运营活动的依据。医院全面预算包括运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等。全面预算的内容很多,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预算整体,互为条件,互为依存,缺一不可。新出台的医改方案中,在关于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30个字“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的表述当中,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唯一提到的内容,可见预算管理在新医改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全面预算管理促使医院领导既关注当前的效益,又重视远期的效益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使医院的领导在编制预算前,就要进行周密权衡,目标太高,完不成任务,挫伤员工积极性;目标太低,医院没发展。院领导不仅要通过指标的增减来了解医院的发展变化,更要分析引起这些指标增减的原因、经历的过程以及对医院未来的影响。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管理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目标的过程

在编制全面预算时,许多潜在的、领导不曾重视的问题提前摆在眼前,及时合理地调整工作流程,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增加可行性分析的范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能达到防患于未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这是医院领导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降低医院成本、深化成本核算具有促进作用,可最终将实惠落实到患者手中

医院的成本管理是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预算管理实行中,深化了医院的成本核算,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实力。医院可加强项目投入的可行性研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通过招标采购,降低药品和各种材料的成本;可运用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缩短病人住院天数,降低住院病人费用。

(四)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财务实力,降低医院经营风险

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中,财务实力是影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之一。医院有效资产的规模、结构以及使用效益、盈利能力如何,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有效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医院经营策略,达到降低医院经营风险的目的。

三、新医院财务制度预算管理要求

(一)预算内涵明确化

新财务制度指出“预算是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并特别规定“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这一方面有利于医院统筹安排各项资金,保证资金来源的完全性,防止存在管控外资金;另一方面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维护预算的完整性、严肃性,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支出等问题,促进医院规范运营。

(二)预算管理办法完善化

原财务制度中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根据目前医院资金来源实际情况和医改方案指向,新财务制度中将政府对医院的预算管理方式改为“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即为“财政预算+成本控制”。也就是“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一律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医院经常性业务实行规范的成本核算,政府通过对医院业务成本的控制,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为医院基本医疗业务同医疗保险基金的结算和政府补偿提供基础”,从而完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划分各方责任与权利,实现医院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预算管理要求精细化

新财务制度在明确医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对医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医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新财务制度明确预算管理不仅是原则上的规定,而且是具体、精细化的要求。预算管理的范畴进一步扩大,从原来的部门行为转变为医院整体的全面预算行为,从原来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延伸到决算、分析和考核,预算体系更趋于完整,反映问题更加全面。

(四)预算管理内容要全面

新制度明确要求医院要将全部的收入支出纳入预算管理。

(五)预算管理过程要全面

医院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六)预算管理主体要全面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医院自身、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形成管理合力。

上一篇:无形资产评估的风险及控制研究 下一篇:煤矿物资供应管理走向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