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兰亭》导演肖风:我要使出浑身解数让抗战电影接近真相

时间:2022-04-03 12:14:51

专访《兰亭》导演肖风:我要使出浑身解数让抗战电影接近真相

肖风是第五代导演。1978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1983年,肖风和张艺谋联合担任影片《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这部电影让他荣获了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肖风最近的新片叫《兰亭》。不明究竟的人误以为这可能是一个浙江省的旅游宣传片。其实电影《兰亭》是一部抗战片,只是从片名来看很难与那段国殇残酷的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影片讲述的是1931年到1941年十年间,发生在绍兴小城的抗战故事。影片中大部分的场景取自绍兴兰亭风景区附近,是一部独属于绍兴,能让绍兴人重温乡音乡情的独特作品。

《兰亭》是肖风执导的抗战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这部主旋律题材的抗战电影,在与之同档期的各大制作的商业电影队列中,的确显得不那么引人关注。“院线方说《兰亭》可以安排在三八节档期上映,哪里来的三八节档期这种说法嘛。人家问我这个《兰亭》算什么片子,商业片?文艺片?都不是?那就不太有宣传点了……”导演摆摆手,看得出他的无奈。

BQ=《北京青年》周刊X=肖风

为了力求做到最真实地还原绍兴小城的那段抗日历史,肖风和编剧程晓玲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访绍兴民间,到很多绍兴老人家里,询问他们记忆中的抗战故事。肖风说他希望今天的观众能够看到抗战的真相,而不是一拍日本鬼子就是为了宣泄某种复仇情绪,那是没价值的,而且非常可怕。“我的抗战三部曲中,几乎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情节都是有史料依据的,我拍片的原则就是真实自然。”

BQ:影片中哪些情节是当年在绍兴城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X:有很多,比如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一个老太太拿着一根擀面杖打日本兵,这就是一个老奶奶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日军占领绍兴以后,每天都有日本兵在小巷里巡逻,小孩子也知道恨日本人,就在房顶上拿石头打日本兵,结果日本兵对着房顶就开了一枪。大人们急了,出来和日本兵理论,但日本人听不懂,只是看到这些人表情很生气,于是就拿出枪来,大家就都躲回去了。结果身背后一个老奶奶拿着把菜刀,一刀就把日本兵劈死了,老太太说我一把年纪了我怕谁啊,于是出来两个人把鬼子尸体绑上酒坛子沉到后面的河里了,片子里就用到了这个情节。还有很多人说电影里绍兴小伙子和日本姑娘谈恋爱是编造的,这可以去查,当年在绍兴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BQ:为什么一直在强调你的抗战三部曲是要把“中国人民是被迫着去抗日”这一点表现出来?

X:我们的国歌里为什么要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哪有老百姓不想过安稳日子?都是能躲就躲。但是现在的“抗日神剧”都拍成了“每个人主动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好像中国人早就料到你日本人要来侵略,都扛着枪早等着呢,一个个都是不怕死又打不死的英雄好汉,这不是很可笑吗?所以《兰亭》里的主人公林耕看到日本兵打进绍兴,他先躲进了深山里,直到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大哥被日本人残忍杀害才加入了抗日队伍。

BQ:你觉得 “抗战神剧”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X:一切都是金钱使然,可以得到高收入我还管你那个呢。拍那样的片子,他保险嘛,官方肯定是认可的。还有一种,我可以拿一个政绩,说不定还能当官呢,那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奖项我是不是也要拿一个啊,太多功利性了。

BQ:你怎么看待这些抗战题材的作品被娱乐化的现象?

X:你可以把它娱乐化,作为一种创作题材拿来繁衍,但是你再娱乐化,你的利益和主旨是要正确的才行。意大利有一个片子《美丽人生》,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纳粹集中营,父亲骗儿子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游戏通关可以赢取大奖,这是他蔑视战争的态度,是个喜剧片,但是你笑着看完之后不会觉得辛酸吗?我觉得那种把鬼子一手撕开,也未尝不可,你为了表现这个人的情绪你夸大了可以,但是你的主旨是什么要写清楚,你别拿这个作为一个题材的幌子在那里臆想。

BQ:现在一提到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大家都有点儿抗拒心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X:问题在哪呢?观众对主旋律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是把“主旋律”这三个字理解成了贬义词,你可以拍的高大全,但是不能脱离现实。主旋律应该是严肃的探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甚至于全人类未来、过去这种主题意义的主旋律。我们需要很娱乐化、商业化的作品,但是一定要有很多高质量的主旋律作品,让国民能够认真思考。

上一篇:在“Dr.魏”之外 下一篇:理性往左 感性往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