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与分析

时间:2022-04-03 10:38:47

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22-01

【摘要】 目的:探讨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治疗与分析。方法:治疗组采用西药双嘧达莫儿童3~5mg/(kg・d),分2 次服用,连用3~5d,局部给予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 1 0~1 5 mg/( k g・d),加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5d,两组均未给予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组100例中有效为98例,总有效率为98%,无效为2例。对照组100例中有效为78例, 总有效率为78%,无效为2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关键词】 1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a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呼吸道传染病。为飞沫传染。病毒侵入血液主要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唾液腺,其次为性腺、胰腺、甲状腺及泪腺,其他脏器如脑、脑膜、心肌、肝及肾等均可受累。5~9?岁多见,四季皆可发病,多见于冬春,集体儿童可有小流行。我院儿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2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男124例, 女76例。年龄3~ 12岁。入院时病程为2~ 8d,并发症的出现时间一般在腮腺肿痛1W 左右, 也有在腮腺肿大的同时,大多数为幼儿园及小学在校生占95%。入选标准为:在流行季节和发病前2~3周有与腮腺炎病人的接触史;具有典型的腮腺或其他 唾液腺肿胀及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值增高[1]。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100例,对照组为100例,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可比性,P>0.05。

1.2 临床表现和诊断 该病潜伏期14~21d,前驱期很短,症状很轻。腮腺肿胀是疾病的首发体征,常先见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不红,触之有弹性,有疼痛和触痛。张口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头痛、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同时患儿有明显接触史,即可做出临床诊断。腮腺肿大约3~5d 达高峰,8~10d 肿胀消退。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

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相同的一般性治疗,如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卫生等,重症应卧床休息,直到体温正常,腮腺肿消。予半流质或软食,避免吃酸性食物。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治疗组采用西药双嘧达莫儿童3~5mg/(kg・d),分2 次服用,连用3~5d,局部给予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 1 0~1 5 mg/( k g・d),加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次/d,两组疗程均为5d。

3 结果

3.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治疗组100例中有效为98例,总有效率为98%,无效为2例。对照组100例中有效为78例, 总有效率为78%,无效为2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4 讨论

腮腺炎属于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儿童是主要的易感者,在人口流动频繁地区常有小流行,在人口流动少的地区则数年发生一次大流行。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产生病毒血症,累及各种腺组织及脏器。唾液腺、胰腺、乳腺、脑、脑膜、肝、肾、心肌、肺等受侵时,则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故有作者认为腮腺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2]。1岁以内发病最少与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保护有关[3]。

流腮系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属副黏病毒, 对腺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亲和力。病毒经口、 鼻进入体内,在呼吸道上皮表面繁殖, 再通过血液可传播到许多组织,并在这些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流腮有一定自限性, 注意休息。

本临床观察资料仅限于住院病例,但流腮作为儿童期特别是学龄期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对患儿的学习、 生活均有一定影响,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临床观察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预防:1.患儿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2.接触者检疫21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或吗啉呱。3.患儿用具煮沸消毒或日光曝晒。4.国外已有三联混合疫苗,预防效果较好,国内减毒活疫苗也已研制成功,有待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0.

[2] 李艳.主编.新编小儿临床检验双向手册[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13.

[3]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5.

上一篇:80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下一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