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下对血常规影响的分析

时间:2022-04-03 03:40:46

高原环境下对血常规影响的分析

【摘要】 目的:明确高原环境对人体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2009年职工“工中”体检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找出高原环境对血常规指标(RBC、Hg、Hct)的影响,分析造成生理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对健康的影响并找出发生潜在慢性高原病的原因。结论:高原环境(缺氧)会使人体生理指标发生异常。

【关键词】 高原环境;血常规;健康影响

人进入高原工作,机体为了保持细胞水平的氧分压趋于正常,将发生一系列的习服――适应机制,在机能和结构上发生一系列改变以适应高原环境。能反映人体生理功能状况的血常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长期慢性高原缺氧严重的会发展为慢性高原病,其中重要的血常规指标(RBC、Hg、Hct)的异常是判断是否是慢性高原病的重要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多县海拔4600米青藏铁路线上施工的2001年~2009年期间的项目部员工,合计11410例。体检血常规异常的例数分别是:18~24岁1456例;25~29岁2084例;30~39岁4428例;40~49岁3300例;50岁以上142例。所有职工上高原前经体检血常规指标正常。

1.2 方法 体检者早晨空腹抽静脉血5mL,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由体检医院专业医师检验。

2 结果

2.1 血常规异常情况 11410份体检血常规异常血常规例数1529份,异常率13.4%,各年龄组异常情况分布,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血常规异常率

2.2血常规异常情况分析 各年龄组血常规项目异常情况见表2。

表2各年龄组血常规异常情况

表3 1529例血液项目异常指标值分布情况

3 讨论

从表1-1表1-2表1-3可看出职工体检血常规异常率13.4%,在海拔4600米的安多县施工的我项目部职工在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下,职工身体受到了伤害。一部分职工不同程度的出现了RBC、Hb、Hct的增高。为判断血常规是否异常现把高原男性职工血常规各正常值简述如下,RBC正常值是4.42~5.94×1012(平原4~5.5×1012)、Hb正常值是131~165g/L(平原120~160g/L)、Hc正常值是0.48~0.57(平原0.45~0.57),要诊断慢性高原病中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血常规值。对于海拔4600米的安多县要诊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RBC>7.1×1012、Hb>210 g/L、Hct>6.1结合临床病史、症状即可诊断。

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平等的相对关系。两者异常是高原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作用于骨髓的结果,低氧时机体血浆EPO水平增高,刺激骨髓红系增生。高原缺氧刺激肾脏及某些肾外脏器合成与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肾脏是产生EPO的主要器官,肾脏内可能的“一种氧感受器”感受PaO2的变化,并以此来调节EPO的水平。当PaO2下降(缺氧)时,通过肾内氧感受机制,诱使肾内EPOmRNA表达增加,使肾组织EPO合成与释放增加。缺氧时EPO的生成速率取决于EPOmRNA的水平,严重缺氧时,EPOmRNA表达显著增加,促使EPO的合成与释放增加。另外,肝、脾、脑、和骨髓等部位也因缺氧引起EPOmRNA表达增加。EPO是通过作用于骨髓中的靶细胞而发挥其生理作用的。EPO的靶细胞主要包含了从红系定向于干细胞到早期的成红细胞等一系列红细胞的生成细胞,并加速血红蛋白的合成和骨髓中网织红细胞的释放。后红系祖细胞(CFU-E)是EPO的主要靶细胞,对EPO非常敏感,它的形成与终末分化过程对EPO有绝对的依赖性。EPO与其它蛋白质或多肽激素相似,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最终生物效应。另外,性激素可促进EPO的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可协同EPO刺激骨髓红系增生,环核苷酸CAMP/CGMP比值下降也可促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生。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增生严重时会发展为高原红细胞增生症,出现皮肤黏膜红紫、仵状指和反甲、肝脏肿大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症状,严重危害职工身体健康。

红细胞压积(Hct)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高原最适的红细胞压积是0.50~0.52,低于此值血氧水平降低,高于此值,血粘稠度增大。红细胞压积大于0.65时血液粘稠度显著增高,血流减慢、循环阻力增加,导致循环障碍加剧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进一步增生。

参考文献

[1]军区总医院编.高原病学[M].第1版,拉萨,人民出版社,2001,70~349.

[2]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研究进展[J].高原医学杂志,2005,15(1):1~8

[3]李万寿,吴天一,陈秋红,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流行病学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 1998,8(2):10.

上一篇:浅谈门诊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利多卡因、瑞芬太尼、七氟醚联合诱导用于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