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分析

时间:2022-04-03 01:25:45

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病证的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卡托普利片6.25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mg+卡托普利片6.25mg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戒烟等教育,随访1年,随访期间每月进行一次相关化验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再发次数及程度均较对照组轻,其心电图改善状况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结论:临床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卡托普利片6.25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方案,对预防再次梗死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梗死后心绞痛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06-02

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24小时至8周内,在此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可与之前发生心绞痛的诱因、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一致,亦可以不一致。主要发生机理是由于供血的冠状动脉被阻塞,代谢产物积聚或者多肽类致痛物质产生,通过神经传导从而产生痛觉[1]。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是一种危重且极具潜在风险的急症状态,说明仍然存在缺血但尚未坏死的心肌,或者有新的缺血发作。它可以引起心肌梗死范围扩大或者再发心梗,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等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再次梗死的发生,探讨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的有效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科出院的60例心梗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外加用β1受体阻滞剂,观察记录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及持续时间,评定心功能分级,分析各药物的作用,同时观测不良事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梗后心绞痛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均无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禁忌症。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55-65岁,平均为62.7岁。体重为55-77Kg,平均为61.9Kg。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心绞痛症状时均处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的24小时或一个月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差异性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卡托普利片6.25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mg+卡托普利片6.25mg常规治疗。药物常规口服1年,若出现出血、刺激性干咳、心率过慢等不良反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对患者在治疗中发作心绞痛的次数、持续时间、频率,以及伴有头晕、黑朦、心悸、气短等症状,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心电图的ST-T状况和心功能分级。

1.3疗效评定。评定按照我国关于冠心病的诊疗规定,以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及持续时间缩短(大于75%),心电图缺血导联ST-T改善显著或基本恢复正常,心功能分级转为I级为显效;以胸闷、胸痛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及持续时间缩短(50-75%),心电图有所改善,心功能分级为II级为有效;未达到上述状况者,均为无效。

1.4统计方法。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2006年ACC会议上公布的COERAGE研究已经证实,PCI+优化药物治疗(OMT)与单纯OMT比较,PCI治疗心绞痛有效,但是其预防MI和减少死亡率的效果并不较药物治疗佳[3],因此,优化药物治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还是处于重要的位置。心梗后心绞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①某种因素阻断闭塞血管与远距离血管床间的侧支循环。②“冠状动脉盗血”:某些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钙拮抗剂硝苯地平使并行的给两处心肌供血的其中一条正常冠状动脉分支扩张,而另一狭窄的分支因扩张不明显而造成冠脉血管内血流减少,从而造成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疼痛。③某些原因如寒冷、情绪激动等引起冠脉痉挛而引起心绞痛。④急性心梗患者活动过度或者情绪过激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加快心率,增加心肌耗氧,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

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可以改善急性心梗后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展的两个主要危险。美托洛尔缓释片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①阻止儿茶酚胺对心肌细胞产生的直接毒性作用。②减少心肌能量消耗。③拮抗心肌缺血效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做到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程。

综上所述,给予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加用β1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从而有效预防再梗死事件的发生,能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陈尚恭,戴王华.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纪要[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2,20(2):77~78

[2]王俊彪.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09,1(12):104-105

上一篇:粮食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70例老年原发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