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04-03 12:08:29

大豆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46-01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内部具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而且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作为农业食品食用,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食品加工原料以及牲畜的饲料。由此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大豆。但是大豆病虫害的频频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的危害、防治技术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一、常见的大豆病虫害

1.常见的大豆病害

我国常见的大豆病害有20多种,如: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菟丝子、灰斑病、灰星病、大豆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

2.常见的大豆虫害

我国常见的大豆虫害有30多种,如:大豆蚜虫、大豆秆潜蝇、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造桥虫等。

接下来本文主要以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根腐病这两种病害以及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秆潜蝇这三种虫害为例,对其危害以及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二、常见病虫害类型以及防治技术

1.大豆花叶病毒病

1.1发病症状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具体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花叶和坏死。花叶:发病初期,大豆的叶片的叶脉透明,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逐渐变色,已不是绿色一种颜色,而是黄绿相间,由此称为花叶。而且花叶严重时,叶片会出现皱缩、起疱、向下反卷、增厚发脆等现象,从而造成大豆植株矮化、产生无茸毛光荚等病症。坏死:发病初期,叶片的叶脉会坏死,叶片上会出现枯斑,颜色为褐色,病情加重后,坏死的叶脉逐渐变多并连成一片,由于叶脉坏死,叶片无法存活,最终脱落。

1.2病毒危害

大豆植株一旦受到此病毒的感染,它结出的籽粒上就会出现斑纹,且斑纹的形状是多样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如果种子携带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下一年发病的病原体,后果不堪设想。

1.3防治方法

主要采用的是农业防治方法。一是大力推广抗病种。由于大豆花叶病毒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病毒,很多大豆品种对其均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随着种植次数的不断增加,抵抗能力会逐渐降低。因此,改良品种,大力推广抗病毒的新品种是一种极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二是种子消毒。出于对种子可能携带病毒的考虑,在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消毒,避免种子传播病毒。

2.大豆根腐病

2.1发病症状

大豆种植后,不同的生长期间感染根腐病会产生不同的病状:苗前,所播种的种子会腐烂;幼苗期间,幼苗猝倒,严重时会出现枯萎死亡症状;植株生长期间,感染病毒的叶片呈现枯黄的现象,叶柄下垂无生色,植株茎秆出现浅褐色的水渍状,中空且容易折断,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结荚期间染病,会造成所结的荚中空荚、憋荚多,而且荚中籽粒不饱满。严重时,大豆整棵植株枯萎死亡。

2.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一是采取检疫手段,选用高产无病抗病种。二是强化栽培技术,及时有效的进行深耕以及中耕培土。三是采取有效的轮作制度进行长达三年的轮作,从而提高地块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的机率。四是采用药剂拌种,降低或清除种子携带的病原体,使用的药物有安克可湿性粉剂、甲霜灵可湿性粉剂等。

化学药剂防治:再发现田间有此病害发生的前兆或已发生时,可以使用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预防和防治,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详见说明书。

3.大豆蚜虫

3.1繁殖特性

同其它虫类相比,大豆蚜虫是一种个体繁殖后代的虫类,不需要经过雌雄两性。温度越高、气候越干旱就越适合蚜虫繁殖,而且繁殖的速度十分快,尤其是在6月至7月这段时间,气温相对较高,降雨相对偏少,大豆蚜虫快速繁殖,数量急剧增加。

3.2防治方法

化学药剂防治:能够有效治疗大豆蚜虫的药剂有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抗蚜威等药物,具体的使用方法参照说明书。但是大豆种植者需要注意的是大豆蚜虫容易产生抗药性,需用药物时,切记只使用一种,应该多种药物轮换使用。

4.大豆食心虫

4.1为害症状

大豆食心虫主要危害大豆,它是通过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来破坏大豆的。一般情况下,食心虫一年发生一次,发生时间较早的地区要属我们北方,南方发生的相对较晚,幼虫可以结茧将其留于土壤中越冬,待到第二年七、八月份化蛹危害大豆。

4.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为大豆的丰产丰收提供前提条件。二是提高种植技术,改善种植方式。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的改善种植技术,如:适当轮作。三是做好秋翻耕耙。大豆收割后,及时进行秋翻耕耙,这样可以将病虫害深埋地下,降低其发生的概率。

化学药剂防治: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化学药剂有敌敌畏、溴氰菊酯、杀灭菊酯乳剂等,在防治时,可以参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使用。

生物防治:一是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每亩使用1.5千克的白僵菌粉和13.5 千克的草木灰进行防治。二是在成虫产卵期,这是消灭食心虫虫卵的大好时机,这可以通过释放拟澳洲赤眼蜂来达到目的。

三、结束语

大豆病虫害是影响大豆丰产丰收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综合的防治,不仅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而且也能提高大豆的品质,因此,大豆种植者需要对常见的大豆病虫害有所了解,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从而为大豆的稳产稳收提供前提。

上一篇:浅析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思南县农业机械在建成小康社会中如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