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残留病灶

时间:2022-04-02 10:45:26

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残留病灶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残留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放化疗后存在恶性肿瘤病灶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2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放射消融治疗,给予观察组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留病灶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术治疗恶性肿瘤残留病灶临床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射频消融;放射粒子植入;恶性肿瘤;残留病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20-01

经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后恶性肿瘤仍旧会有多种肿瘤病灶残留或复发,影响预后,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现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经放化疗后存在恶性肿瘤病灶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对24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对34例患者实施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纳入临床分期Ⅲ-Ⅳ期经放化疗后有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58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43-71岁,平均(53.8 2.1)岁;鼻咽非角化未分癌1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例,结肠癌9例,非小细胞肺癌12例,宫颈癌11例。现将58例患者分为随机观察组与对照组。经放化疗后,观察组:34例,残余病灶位于颈部2、3区6例,肺部30例,肝部16例,脊柱6例,盆腔4例,肾上腺2例,胸壁2例,残余病灶直径为(3.5 0.9)cm。对照组:24例,残余病灶位于颈部2、3区4例,肺部22例,肝部12例,脊柱4例,盆腔2例,肾上腺2例,胸壁2例,残余病灶直径为(3.6 1.1)cm。两组在年龄、性别、残余病灶分布、病灶大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射频消融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系统,以美国Star Burst TMXL射频电极,按照治疗计划在肿瘤区域内选择肿瘤并对其进行治疗,当电极针达到肿瘤预定位置,且经CT再次扫描后,将消融时间控制在5-20min,射频温度为90-120℃,射频波为460HZ。

1.2.2 观察组 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同于对照组。放射粒子植入术:采用人工合成放射源125I粒子(中国原子高科生产),以钛合金微型颗粒,以0.86mCi治疗剂量、35.5keV能量,粒子直径为0.8mm,长4.5mm。r射线能量3515keV,组织穿透力1.7cm,半衰期为59.143d。据TPS设计确定放射性125I粒数,控制等剂量线在95%内,经CT再次扫描,确定粒子体积,据计算机设计结果的三围图像,将穿刺针插入,将粒子均匀排列植入肿瘤内部,术间以GRIGER计数仪进行扫描检查,保证无粒子遗漏,术后进一步核对粒子数。

1.3 效果评价 治疗后3个月行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现象检查,据检查结果与WHO评价标准。痊愈:肿块完全消失;显效:肿块最大直径减少>50%;有效:肿块减少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x2检验,以P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病灶直径为(1.2 0.9)cm,明显小于对照组(2.5 1.2)cm,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多进行规范手术、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出现复发或转移现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避免术后肿瘤残余,如何治疗残余肿瘤病灶受到医学界重视。

射频消融技术通过将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组织,释放高温,促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实现肿瘤局部治疗。此外,射频消融所产生的局部高温热疗对患者免疫力提升起到一定作用,尤其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但是,肿瘤生长不规则,仅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并不能将远离肿瘤中心的亚临床病灶杀灭,进而导致肿瘤复发或是转移。因此,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同时,需要实施如放射粒子植入术等治疗手段。有文献报道:放射粒子植入术可照射治疗原发性胰腺癌、鼻咽癌及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且疗效显著;而因125I粒子在衰变过程中,释放r射线,能够持续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进而杀伤肿瘤细胞,且效用半径短,可有效保护脏器官功能;治疗后并发症较少,且较轻。

本研究中,射频消融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残留病灶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技术的总治疗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安全性高,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艳.B超引导在射频消融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J].中外妇儿健康,2011(04):93-93.

[2] 付京,陈域,雷团结,李惠民,雷海路,邢建桥,杜锡林.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老年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733-737.

[3] 许玉华,黄立新,许茫茫,赵异才,罗荣光.稀盐酸增强射频消融离体牛肝的实验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7):21-23.

[4] 林晰瑜,包国安,梁春晖.彩超在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1(11):57-57,83.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 下一篇:电镍改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