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时间:2022-04-02 07:26:41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必须重视教学方法。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程序,培养读图技能,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既注意规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注重双边互动。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能力;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非常重要,是学生学好地理课的重要因素。地图在地理课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图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通过对地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地图教学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化繁为简。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来与大家交流。

一、掌握读图程序,培养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确定地图的类型、范围等内容。对地图图像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事物的规律、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地图教学过程中,要把读图贯穿始终,把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使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师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的脑海,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

二、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副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地图要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这副图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把它作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这一副图上也可以归纳出世界人口的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三、绘制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绘制图表”要求学生能够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动内容中,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出某地降水柱状图。通过学生的绘制,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既注意规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成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五、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化繁为简,提升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区图、地形图,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脉、河流、岛屿、主要国家和首都、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同时,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陆分布简图”、“我国主要地形分布简图”。能够熟练并快速地绘制这些简图去分析遇到的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张冠李戴。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例如,讲解中国地形分布、黄河和长江等大江大河等内容时,用边讲边绘板图的方式,将诸多的知识汇总到一张简略的板图上,不但便于记忆,还在记忆过程中强化了联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六、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对地理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示意图,学生难以理解的可通过演示。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意义时可转动地球仪或围绕讲台转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十分直观具体。此外,读示意图、剖面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此类图像旨在用直观、形象、简洁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是用来解释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这样?” 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采用观察法、分解法、动态法等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有关地理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并加以识别、理解,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刻、准确理解图像所表达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规律。

七、注重师生互动

学习地理,地理教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例如,在中亚政区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五国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一副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硬纸按照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五国拼贴到相应位置去。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加以识别。凡此种种,均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们都能够以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通过阅读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0)

[2]杜静.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一本通[M].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

[3]李晴.中学地理教育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上一篇:邂逅“错误” 演绎精彩 下一篇:浅谈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