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分析

时间:2022-04-02 12:23:59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分析

摘要:作为中学教育当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中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在给中学生传授相关物理知识记忆技能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体验物理学科的过程中对科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能力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强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成为了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对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59-01

在教育局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当中,对科学方法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在义务教育下的物理教学要在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在课程中融入物理科学领域新的成就、物理科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相关技能的培养。新课标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课标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主要意义

1.1 适应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当下,对于中学的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运用,并且具备独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中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相关科学方法的传授。

1.2 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物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物理学科,而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教育,更是包括了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精神、态度等的培养。物理科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思维、工作方法得到正确的掌握,并使其科学素养以及科学鉴赏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1.3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是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而物理学是在观察、实验、思考当中得出规律并将其投入到实践当中再进行运用和验证,这一过程充分表现了辩证唯物论当中的认识论,因此在物理科学教育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唯物主义观能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2.推行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措施

2.1 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组成的体系严谨、精密定量的科学。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以及各知识点相互联系的地方,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点进行渗透。例如,教师在讲解质点、点电荷、单摆、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时,要向学生渗透"理想化方法"这一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方法;在讲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热功当量等的时候,要向学生渗透"等效方法"这一物理科学研究中最普通、最简洁的方法;在讲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简谐振动规律、电磁振荡等时,要向学生渗透"对称方法"这一物理科学研究中最深刻、最能体现科学美的方法;在讲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瞬时功率等时,向学生渗透"极限方法"这一物理科学研究中最具数学化、又最能体现辩证思维的方法等。

2.2 以物理学史为线索,让学生从知识的来龙去脉中体会科学方法。知识的来龙去脉充分展现了科学发现的历程,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材料。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和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等方法。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如何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向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教育。如教师在讲玻尔原子模型时,可向学生讲解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开始人们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可分电子被发现,人们认识到原子可分汤姆生提出原子"枣羔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原子"枣羔模型"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原子"核式结构"与经典电磁理论矛盾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让学生从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曲折历程中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验事实提出假说接受新实验考验修改或否定原假说提出新理论再经实验验证或接受新实验考验形成理论指导实践。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有时一个结论的得出需要几代科学家几个世纪的曲折探索,而掌握它却只需一节课几十分钟的时间。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对物理学史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实施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与推广。中学教师只有切实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到物理知识、物理实验以及物理学史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当中,充分调动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中学生在学习到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璐璐. 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李建.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J]. 物理教学探讨,2015,01:24-25+27.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整合 下一篇:基于认知科学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课堂教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