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怎样创造有效教学情境

时间:2022-08-09 03:32:04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怎样创造有效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85-02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情境主要有以下特征:(1)生活性特征。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感召下,有效教学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只有让学生置身生活化学习情境之中,才能真正弄懂课程知识的有效价值和含义。(2)针对性特征。要充分把握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需要和思维水平,如果忽视这一点,不是曲高和寡就是缺乏实用性,甚至会弄巧成拙。(3)启迪性特征。就是要让学生从教学情境的学习与感悟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情感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广泛、深刻、意义性的事物现象和情感延伸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性发展。(4)情感性特征。有效教学情境应当具有激感的实际功能,使学生通过适当渲染与有效刺激而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实现情感的认知和发展目标。(5)挑战性特征。要切实符合"最近思维发展"规律,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体验和理解,又能产生相应的吸引力,促使他们从中不断地获取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创造有效教学情境呢?

1.运用朗读方式创设情境

朗读,它把无声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它是学生体验文本的音韵、感知文本内容、体验文本情感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情境可以通过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实现。融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完整地再现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通过有声语言的传达,会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同时,朗读还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文本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理解并体会文本所写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是我们课堂上的两种基本的朗读方式。教师在示范阅读之前,要对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读的风格,力求通过自己的朗读,能够将文章描绘的景色、意境,以及蕴含的情感完全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通过真情感悟独特的阅读情境。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感彩,生活化的气息可以在朗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五彩缤纷和人们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这不但对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有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与此同时,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增强了。

2.注重情境演绎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对很多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想要跃跃欲试地去演绎这个人物形象。学生还会根据对人物的喜爱与否对课文进行或深刻或表层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地扮演角色以及诠释角色,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比如说,在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阅读,在一些演绎性比较强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比如,在《狼》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屠夫,还有两个学生扮演狼。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安排相同或者是等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比如,上文提到的《狼》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绎。演绎得最好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在演绎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加对文章内容情节的思考,丰富文章内容。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不同小组之间,有利于学生通过竞争学习进行互相督促提高。

3.创设小组互助学习情境

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有利于互帮互助,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推论,去思考。这样,在教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就以六人小组进行探讨;六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全班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最大的作用就是优生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对学困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开发潜能的机会,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形成平等的竞争伙伴。课堂讨论热烈,作业完成效率就高,优等生就会特别乐意帮助学困生,因为一个人就会影响全组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使得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学生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明显优于个人学习,显示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独到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激活语文课堂。

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课文情境进行展现,提高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认识。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因为学生涉世未深,对课文中出现的场景或事物都还没有确切的了解,如果在课文讲解中采用图像、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给学生呈现一个立体、直观的印象,将化解理解中的难题,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辅助创设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在网络上搜寻与此相关的题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课文中的内容,不从所需的必要知识,并采用声音、图像、视频等手段,将这些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增强对课文的兴趣,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兼具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情景教学的最佳效果。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威尼斯商人》等名篇,可放映外国文学名篇导读录像带,从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着手,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教师可以找到关于社戏的视频,在教学时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社戏,并对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有更好的理解。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尾小结案例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