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23例的观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4-02 10:31:44

腹部损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23例的观察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HJ1mm〗探讨腹部损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并加以总结分析。方法 对2003年9月――2013年9月行保守治疗的23例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23例,成功保脾19例,4例保守治疗2-3d后行手术治疗。结论 通过预见性护理应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维持体液平衡,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患者腹内压以及耐心的心理护理等,损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成功,避免了脾脏切除。

[关键词] 腹部损伤;脾破裂;保守治疗;观察和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3-02

腹部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和(或)腹腔内器官损伤,脾破裂占各种腹部损伤的40%-50%[1]。腹部损伤性脾破裂病人病情危重,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切除破裂的脾脏,但随着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对脾脏的功能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使传统的治疗方法(脾切除术)受到冲击,保留脾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2003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腹部损伤性脾破裂患者70例,23例进行了保守治疗,除3例保守治疗2天,一例3天实施脾脏切除外,均保守治愈。现将腹部损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13-54岁,平均年龄(33±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处坠落伤5例,打架斗殴及其它伤4例;伴肝挫伤1例、伴肾挫伤2例、肋骨骨折3例。受伤后来院时间最早1小时,最迟36小时。

1.2 诊断依据 ①明确的腹部外伤史,尤其是左上腹部及左季肋区受伤;②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性液体;③生命体征变化;④B超或CT检查确诊脾破裂。

1.3 保守治疗指征 ①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或经输液输血800-1000ml后稳定;②B超、CT证实脾脏包膜内裂伤及小血肿,腹腔无或少量积液;③休克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短期内纠正无再次休克发生;④无合并严重的多脏器损伤;⑤无血液系统疾病。

1.4 保守治疗方法 患者一般绝对卧床2周,禁食2-3天,腹胀者行持续胃肠减压,有效保持大小便通畅。安全补液扩容,血红蛋白

1.5 结果 本组保守治疗平均住院天数21天,随访一年无并发症出现。采用保守治疗期间,4例病情不稳定中转手术,其中1例因剧烈咳嗽,3例因过早离床活动,表现为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血红蛋白下降,腹痛加剧,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脾脏裂口增大,腹腔积液明显增多,行脾脏切除术治愈。

2 临床观察和护理

2.1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腹部损伤病人疑有内脏破裂者,一入院首先经静脉采血化验及查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以免因延时机体失代偿血管塌陷造成采血困难。然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用20号留置针行前臂头静脉穿刺置管,必要时建立两路静脉通道。用输血器快速补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足够的热量。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同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参数变化,开始每15-30min测一次,血压逐渐稳定后,可延长至1-2h测一次,直到完全稳定。本组9例患者血压低于88.1/60.9mmHg(11.7/8.1kpa),脉压27.2mmHg(3.6kpa),另14例血压为88.1-127.8/59.6-87.8(11.8-17/7.9-11.7kpa)根据血压情况小剂量多次每天或隔天输2u红细胞悬浮液。有4例保守治疗2-3天时,因故突然血压走低,经输血输液扩容效果不佳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我科自2004年一月引入预见性护理方法,预测病人的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责任护士对重点病人重点观察记录,一旦发现血压偏低,立即报告医生积极处理。本组中9例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等休克的症状,立即使用静脉留置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输液扩容,同时采血化验,备血急救,使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经过积极的治疗病情得到平稳。2011年有1例女性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脾破裂、腹腔积液,保守治疗8天,因翻身不当突然出现腹痛加剧,再次行床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腔积液比前次增多,急行静脉采血化验示血红蛋白82g/L,红细胞2.86×10/L,红细胞压积0.239L/L,测血压90/60mmHg,脉搏108次/分。立即遵医嘱给予氨甲环酸1.0g静脉滴注,输红细胞悬液800mL,血浆200mL,经过积极处理心电监护氧气吸入,生命体征平稳,腹痛逐渐减轻,保守治疗2月后,治愈出院。3月后复查彩超脾脏无异常。

2.3 绝对卧床休息 脾破裂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禁止随意搬动病人,以免诱发和加重内出血。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做脾破裂相关知识宣教,护士长查房时询问知晓度并加以强调。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如屈膝平卧位,可有效缓解疼痛。

2.4 心理护理 多数腹部损伤系在意外情况下突然发生,加之疼痛及出血,病人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或恐惧,不知如何应对并担忧预后。责任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向病人解释腹部损伤的病情变化,可能出现的腹部症状与体征,使病人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理解同情患者,在病人面前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倾听,对病人的恐惧和担心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并能及时给予帮助。对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加强交流与沟通,给予患者及家属安慰,强调保脾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说明紧张、恐惧、情绪激动会使血管收缩,加重出血。向其讲解损伤修复过程,消除对预后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饮食护理 创伤可导致严重的负氮平衡,加之失血,可引起病人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在补液输血的基础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急性期禁食,病情稳定后可由半流质饮食过渡到软食、普食。由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而易致便秘,为防止因用力排便而导致的再出血,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必要时人工通便,但慎用大剂量清洁液灌肠。

2.6 做好基础护理 应用预见性护理理论,做好基础护理。禁食、胃肠减压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咳嗽、咳痰,保守治疗期间应嘱病人尽量避免剧烈咳嗽、便秘和导致腹压增大的动作,B超检查时探头下压力度不宜过大,输血、输液速度也不宜过快。长期卧床者应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7 休息与出院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14天,3个月内禁止喝酒和剧烈活动或中等体力以上的劳动,定期B超检查,以防脾脏出血发生。出院后如出现左上腹胀痛或左上腹胀痛较前加重,或有头晕、心慌、气短等表现,要立即再次入院就诊。

3 讨 论

脾破裂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行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新认识和先进的监测手段使传统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冲击。近几年来,随着B超和CT的普及和应用,为脾破裂提供了比较准确的动态监测依据,生命体征平稳的脾破裂的保守治疗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

脾破裂保守治疗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保守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在护理过程中对护士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要求较高,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科护理理论基础,不断加强预见性护理观察和护理能力,才能在凶险的病情变化前提前预防,监测,及时准确地做好记录,及时地将病情变化和监测结果反馈给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促进治愈。保守治疗应掌握适应证,在严密监护治疗过程中做好随时急诊开腹手术的准备,确保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维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9.

上一篇: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 下一篇:胎膜早破83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