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4-02 09:27:26

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993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考试后,地理学科教学质量下滑,教育科研水平降低。但是,地理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界与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下,河南省于2000年恢复了地理学科的高考考试,近几年地理教育专业毕业生也供不应求,这使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逐步增强。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还潜伏着危机,原因是当前河南中学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地理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目前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进行深思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使地理教育迎头赶上,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作出贡献。

一、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科课程设置、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教育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目前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不合理

前人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圈定为“人地关系”,研究方法大多以定性为主,研究过程也大多以文字来描述,因此地理学堪称一门描述性科学。正因为这样,中学一直将地理学科归入文科类,而正是这一错误的归类,给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学科属理科。近年来的科技进步也要求地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文科学生对此要求显然难以达到,因为他们中有的数理基础相对较差,不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部分院校为了照顾文科来源的学生,不得不将该专业的教学要求整体降低,其结果必然使部分学生难以成才,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初中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地理课,九年级没有地理课,河南省中招考试又不考地理,结果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不重视地理课,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地理知识贫乏,这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

2.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中学地理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中考取消地理课造成的社会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和教师不重视的外部环境所致,地理教育处于应付、地理教育改革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其次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观念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地理教育被“浓缩”成为“填鸭式”的地理知识讲授和学习,完整的地理教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后是因为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与应用”成为地理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如判断方向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少教师讲课时仅利用经纬网地图从理论上讲述,而不是带学生到野外利用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去判读,以致闹出了学生在野外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笑话。

3.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中学地理教育仍采用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与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此外,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课堂,如实验、观察和野外考察等也被作为细微末节予以舍弃。目前,在一些中学,地理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粉笔+黑板”,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的状况相去甚远。

4.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教育评价标准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尺度,评价的指标是分数,评价的方法是考试,因此就形成了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怪圈。况且现在中招考试不考地理,教学唯一的“指挥棒”也没有了,这导致中学地理课在一些学校形同虚设,中学地理教育很不理想。

二、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要解决上述问题,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是基础,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中心,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1.调整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与抓好教材创新

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将中学地理学科进行调整,考虑将地理学科归入理科范畴,高考中的地理科目也应相应地划入理科考试范围,中招考试应加上地理科目。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地理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

2.加强野外调查与考察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不应再被局限在教室(或实验室)的空间范围内,其内容也应向书本以外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本了解自然、社会,增强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野外调查、考察等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通过走出课堂,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3.改变知识传播的媒体

21世纪地理教材不再是纸质媒体一统天下。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容量大、界面活的电子教材将更多地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互联网将成为地理教学不断更新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同时互联网也是我们进行网上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工具,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国际、国内合作的工具。新的传播媒体因其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但这对地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还不太富裕,传播媒体配置应逐步开展,不应操之过急。

4.推广“问题中心式”教学

21世纪的地理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单一形式,应积极提倡和推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中心式”教学形式。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中心式”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讲”和“教”日趋减少,而教师作为领航者、组织者的作用日渐增强。教师针对某个问题提出思路,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甚至总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科教育面向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5.加强地理师资队伍建设

地理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中学地理教育的关键,因为一切教育思想、计划都要通过人来实现,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河南省地理教育的水平。首先作为地理教师应有丰富的文化素质,能融会贯通地理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还要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来充实地理教学内容,构建新的地理知识框架。其次还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河南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S]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下一篇:战后日本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