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2-04-02 06:57:02

房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混凝土原料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压性、耐久性,因此面受到青睐。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对此本文中将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对如何减少混凝土裂缝进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房屋建筑;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混凝土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由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很难全面地对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的跟踪监控,致使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进行非常困难。而混凝土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终造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就归咎于混凝土裂缝。

1混凝土裂缝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

细小的混凝土裂缝虽然不能对整个房屋建筑的结构安全性造成威胁,但却很容易对房屋建筑的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当混凝土的裂缝较大时,则将会对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存在于外墙、地下室或洗手间、厨房间等对防水有要求的建筑部位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时,将会严重降低房屋建筑的防水能力,造成漏水、渗水问题出现,而如果裂缝产生的位置位于结构受力的关键部位,则这些裂缝的存在将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对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耐久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荷载类型,将混凝土的裂缝分为变形裂缝和荷载裂缝两大类,也可以根据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将混凝土裂缝分为完工以后出现裂缝以及施工过程中形成裂缝两大类。

2.1外界温度变化造成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或变化幅度较大时,混凝土将随之发生热胀冷缩的行为,这样就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一定的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温度应力时,混凝土的整体性将会被破坏,从而形成温度裂缝。

2.2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形成应力裂缝

应力裂缝产生的位置多是构件截面发生急剧变化的位置,因为在构件截面发生急剧变化的位置,往往会存在应力集中地现象。因此,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应力集中出现的可能性,并适当对构件的强度进行增强。在对建筑构件的配筋进行计算时,充分考虑各种受力的不利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将配筋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产生超筋和少筋的情况。

2.3混凝土没有严格按照计算好的配比进行生产

在工程施工设计时,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可以顺利高校的开展,设计文件常常会对混凝土外加剂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混凝土搅拌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忽视了对掺入混凝土的拌合物和外加剂的检验,致使最后混凝土中混入了会对钢筋产生腐蚀作用的氯离子等,从而造成裂缝。

部分房屋建筑工程采用的是砂石混凝土,而砂石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并没有对砂石的含泥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控制。因此,砂石混凝土由于本身材料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强度相对比较低,混凝土干燥之后,就会在表面形成大量的裂缝。

2.4塑性收缩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由于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一般呈现出两端细、中间宽的形态,且裂缝之间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相关统计结果发现,这些裂缝中较短的一般在二十到三十厘米之间,较长的裂缝长度则可以达到两米或三米,宽度也在一毫米到五毫米之间。造成这种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一般是,混凝土在发生终凝之前,受到了高温或大风的影响,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而又得不到补充,致使混凝土体积迅速收缩,而混凝土此时又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抗衡这种收缩变形,最终造成塑性裂缝的产生。

2.5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方可拆模。但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很容易被破坏。而由于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的技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对成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拆模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造成漏浆、支撑下沉等问题,最终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对策

3.1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提高其抗拉强度

混凝土体积随外界温度变化发生热胀冷缩,并最终形成裂缝,主要原因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于温度应力。采取在混凝土中加入合成纤维的方法,可以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起到一定的补充增强作用,从而降低或阻止混泥土的开裂。另外,合成纤维的加入还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综合性能,可以提高早期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3.2严格按照计算好的配合比进行搅拌生产

混凝土的质量与裂缝的产生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必须首先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计算和控制,并对掺合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做出测试分析,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3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包括推移式和分层式的连续浇筑方法两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旧混凝土的接缝处进行细致的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粘接密实。采用分层式或推移式的混凝土连续浇筑方法时,首先要确保前层混凝土与后层混凝土之间浇筑间隔的时间尽量减少,并保证后层混泥土可以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成,其次,混凝土浇筑时,摊铺厚度要考虑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并进行必要的振捣,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3.4混凝土的振捣。在混凝土材料的振捣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振捣时间的控制,因为振捣的强度和时间,对于砼的振捣以及材料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一般来说,采用的混凝土材料的振捣的频率为20~30s一次,而且为了避免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气泡等问题,应该采用直上直下的方式进行振捣处理,并根据其振捣的方向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布设,使材料形成自然的坡度,从而也就导致了材料在振捣过程中的受力均匀。

3.5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进行早期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可以达到。混凝土的养护可以分为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两种,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养护一般为自然养护。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混凝土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并通过铺盖薄膜或草帘等来避免混凝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产生塑性裂缝。对已经暴露在空气中的混凝土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将覆盖物卷起,并用抹子搓压混凝土的表面至少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格外注意覆盖物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的表面。

3.6混凝土的降温保温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水化热的存在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而混凝土表面由于直接接触空气,温度则接近空气温度,因此,这样就形成了混凝土自身的温差,继而产生温度应力。因此为避免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破坏,应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避免水化热的高峰集中出现。

4结语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对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且由于其形成原因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势必对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才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飘,杨炯,黄子飞.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20).

[2]陈智.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3]黄浩,田桥.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及补救[J].科技资讯.2010(07).

上一篇:高富水砂卵石地层咬合桩施工技术 下一篇:刚性接触网接触线脱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