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

时间:2022-04-02 04:31:52

认同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

[摘要]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潜能、内化机理等,在此基础上充分认同学生,在教与学之间发现学生潜藏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让学生想学、会学并且能学,让学习真正发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教学策略 认知规律 情感认同

教学该从哪里开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教学要从认同学生开始,认同学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潜藏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让所教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想学、会学的的东西。

反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并没有充分展现出她们的学习愿望、学习能力和学习激情,也不曾拥有学习的空间和享有学习的自由。

学习意愿“置若罔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漠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丰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学习意愿弱化;问题情境“华而不实”。课堂表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缺少思维的深度,不能有效地在学生生活经验与学校经验之间建立联结;探究活动“不痛不痒”。现实中,很多的课堂活动上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基于上述对认同学生的价值认识和问题剖析,提出以下几点实践性策略。

一、激发强烈的学习意愿,认同学生的认知规律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不能由教师的头脑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否则教学将是“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主动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灾难性的。实践证明,当学习真正触及到了学生的内心,教学会是件很美妙的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认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1.放大原始好奇心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自觉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启一段充满“发现和惊喜”的数学之旅。

2.认同学生的经验

数学知识不仅包括被整个数学共同体所认同的“客观性知识”(科学形态的表征),还包括从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个体认识的表征),即带有鲜明的个体认知特征的数学经验。杜威曾说过:“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但却不能迫使它饮水。”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科学性,需要教师积极认同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摒弃“替学”,让学真正发生。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一猜老师邀请的一对好朋友的体重谁轻谁重,然后互相抱一抱,接着话锋一转,问其中一位同学:“你能抱起老师吗?”学生面露难色,这时适时小结:“原来我们的体重有轻有重。”在此基础上引出“千克”的认识。接着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抱一抱”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体验中认识到“1千克究竟有多重”。

二、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认同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也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面对一些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真实而具有魅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润物细无声”地获得知识、获得发展。

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往雪碧杯中加冰块的情境:课件出示一块正方体冰块即将放人倒满雪碧的玻璃杯中的画面。师问:“看到这个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各抒己见。师说:“是啊,要让雪碧不溢出,在加冰块之前,杯子里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同学们想一下,至少要留出多大的空间,杯子中的雪碧才不会溢出呢?”

教师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雪碧加冰块的情境导人,并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从生活经验聚集到数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求正方体冰块的体积的欲望。

三、组织探究活动。认同学生的内化机理

理想的小学数学,由教师的设计与引领,学生的体验与参与,以及师生、生生的思维互动组成。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探究的过程不能停留于表面的热闹,否则会导致探究合作成为一种“形式”。其实课堂的探究活动更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培B和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的认知表象进行内化。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在明确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等要素有关后,提出研究设想。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要求:“根据你们提出的设想,围绕任务单上的问题,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吧。”学生独自或小组合作,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探究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表现为首先让学生合情推理:你们想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跟梯形的哪些要素有关?引导学生大胆推测,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指明方向。其次根据猜想,让学生提出研究设想,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积累经验,从而拉开了操作探究的序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内化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并充分认同学生,基于实情,让学生得到个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数学教育应有的情怀。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浅谈 下一篇:春风不使一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