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时间:2022-04-02 02:15:22

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职业生涯设计对提高其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研究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并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是人生的基石,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历程。特定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深刻影响着人的命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作为高校职业教育的新亮点,是时展的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用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来指导就业,选择的不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正确选择自己的未来。

一、职业生涯设计及其意义

(一)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又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分析自己的个性、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的就业趋势、就业环境等,可以更好地对自我进行定位,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评估自己的能力、优势和不足。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自我职业发展的方向,正确选择职业目标,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2、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设计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发现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

3、职业生涯设计可以提升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全面分析和认识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4、职业生涯设计有助于毕业生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目前,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愿望往往集中于一些热门职业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与人才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国家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让学生从盲目的“随行入市”的择业行为中摆脱出来,逐步树立长期成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定位原则

1、择世所需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设计职业生涯。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如果择

业脱离社会需要,将很难被社会接受。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时,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择世之所需。

2、择己所长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选择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这对职业的选择起着筛选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应对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范围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

3、择己所爱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和成功之母。如果一个人对学习、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在学习或工作中取得成就。因此,在设计职业生涯时,要珍惜自己的兴趣、爱好,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4、择己所向的原则。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变量。在校大学生随着自己学识的提高、志趣的转移,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重新认识和调整。职业生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的了解自己,正确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做到“衡外情,量己力”,为自己策划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向下一步的方向。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大学生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因此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也会影响个人成功的机会。

2、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根据自己的爱好、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制订有效的实施步骤。职业分析即现代职业要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要全面了解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以适应当今社会各类职业对就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的要求。

4、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主要依据,包括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因此,大学生要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多种职业训练,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掌握职业技能。

5、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淡化“专业对口”的就业观。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发挥素质优势,在更加广泛的就业范围和领域内,寻求理想的职业。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改变“一步到位”的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如果有了资金和技术,可以考虑自主创业,通过创业还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创业促就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最后,要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基层已经成为吸纳最广大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职业目标和生涯规划,选择从基层做起,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成功。

职业生涯设计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尽早的安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握住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陈亮.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2]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3]吴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3); [4]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放飞科技梦想 下一篇:对高校图书馆水平评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