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坚守教育信仰的班主任

时间:2022-04-01 11:59:57

做一名坚守教育信仰的班主任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泰戈尔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西游记》,因为我对唐僧的举动感到不可思议――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虎豹豺狼、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唐僧步步有灾,处处危险,时时都会毙命,为什么还要去取经呢?

长大后,我逐步体悟到唐僧不可思议的举动,源自于他内心深处坚守的信仰――让人们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广结善缘,普度众生且博大精深的佛学。这种信仰,没有杀戮,没有争权夺势,没有欺世盗名,没有腥风血雨。正是这种信仰,让唐僧一路风餐露宿,遇难不退,矢志不渝。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脚下的路远没有唐僧那么坎坷和惊险。但是,从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感知到班主任工作的不易――能够日复一日地坦然、睿智地解决各类重复、枯燥、揪心、耗时费力的班级琐事,且有尊严、有原则地做一名真正对学生成长有价值的班主任,绝不是靠热情和聪明就能做到的。

我想,只有坚守信仰的教育者,才能够持之以恒地积极投入工作。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有了对教育信仰的坚守,我们才能变得足够强大。

我曾是教育的受益者

我这个人,比较幸运,从小学到大学,均广受教育的恩泽。当然,这必定源自于我所遇到的诸多的好老师。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人生第一次转折的故事。

我没有读过幼儿园,在七周岁时直接读小学一年级。那时,小学是五年制,而且还保留着升降级制度。在由一年级升到二年级时,我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一个是61分,一个是60分。在老师宣布升入二年级的名单时,我是最后一名被点到名字的人!就这样,我一身冷汗地升入二年级。

但是,孩子必定是孩子,很少有长记性的,我就是这样。我虽然不是太调皮,但也绝对算不上努力学习的主儿。没几天,我就忘记了当初我的一身冷汗了。一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其中一个是池塘的“池”字。我清晰记得,我总是写不好那笔“竖弯钩”。此时,乔老师刚好走到我的身旁,可能感到我的那一笔“竖弯钩”写得不规范,竟弯下腰来,用她那白皙而干净的右手握着我沾满灰尘且脏兮兮的右手,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我写起来!乔老师的这种举动对于当时我的来说,绝对是一种震撼――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或者说很少看到这种待遇,我以为老师是不可以对学生这样好的;在此之前,说句实话,我还是比较自卑的,总以为自己不会被别人尤其是自己崇敬的人关注和呵护的……退一万步说,我的手那么脏,乔老师怎么不嫌我的手脏呢?!

我不得不承认,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奋斗”――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老师?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单从成绩来说,我已经开始稳居班级前三了,大多数时候都是问鼎冠军的。最最重要的是,这不仅让我觉得对得起老师,而且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我竟然也可以考取全班第一,这种信心自始至终伴随着我走过学生生涯。

走上讲台后,我以为我所受到的教育恩泽,正是教育的意义。我始终坚信,教育可以让学生的人生更美好。作为班主任,我们拥有很多契机,让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人生更加美好。

我曾经历的教育焦虑

担任班主任的这几年来,我总会在不经意间回顾一下我在求学时的表现,然而这种回顾常常让我痛苦万分。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我从未迟到过,从未在课堂上睡过觉,从未旷过课,从未早退过,从未缺交过作业,从未逃过值日,从未在背地里骂过老师,从未打过架……这些无半点虚假,可以经得起良心的考验。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比如迟到问题,我为什么从未迟到过?事实上,我在读初中时,我家离学校有十里路远,我每天上学的时候,也不是天晴路顺的。

记得有一次下雨天的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我想早一点自己走,不想让父亲送我。那种绵绵细雨,能把土壤浸透,恰巧我家到公路边有一段土路,我直接推自行车推不动,因为被浸透的土壤黏性十足,以致把车轮粘得转不动了。怎么办?我思考再三,决定扛着自行车走。而那时我只有十二岁,个子很矮,体型偏瘦。但是,我还是坚持把自行车扛到了柏油路边。那天早上,我没有迟到!我算了两笔账,一是自行车的重量:自行车上粘了些泥巴,大概有五十来斤;二是时间,从我起床到上课,中间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再尽心尽力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学生的迟到、逃值、睡觉等行为特别气愤――做事不尽心尽力!

小恒(化名)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对于这名学生的教育转化经历,让我倍感焦虑。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每周上课五天,休息两天。各科老师一般都会在周五时以校本练习形式布置一些巩固性作业,并要求周日晚上返校时交上来。小恒每一次至少都要缺交一种作业――因为他找不到校本练习了――或者说校本练习不见了。初听起来,很多人可能觉得是小恒在说谎,因为校本练习丢失的过错要小得多,小恒这是用小过错逃避大过错。事实上,小恒的校本练习是真的不见了。

有一次,学校要求学生把“运动会参加告知书”带给家长签字,并务必于周日晚上交上来。作为班主任,我也在发单子的时候重重地强调单子的重要性。但是,小恒的还是找不到了。

另外一次,学校举行高一年级家长会,印发了邀请家长参会的通知书。临放学前,我提醒全体学生注意检查自己的家长会通知书是否带好。结果,小恒还是忘记把家长会的通知书带回家了。

没过多久,学校医务室采集全体高一学生的身份证信息,以备办理意外保险,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下次返校时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小恒居然还是忘记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愤怒地向小恒咆哮:“你怎么没有忘记吃饭呢?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长点记性?你的脑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反思让我走近真教育

在2010年某次周一升旗之前的几分钟,我正唾沫横飞地和同事谈论着2010年亚冠联赛的情况,由于谈论得很投入,以致竟然忘记了马上要举行升旗仪式,直到广播里响起了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我才从神侃里回过神来。我急急忙忙地立正,右手贴左胸,仰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在下一轮比赛中,中超四强再次遇到韩国队的时候还会全部败北吗?”同事仍然饶有兴致地预测着将要发生的“战况”。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依然保持着肃敬的姿势。“别虚伪了!”周老师不无嘲讽地说,同时走开了。无独有偶,去年年底,我校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到杭州学习,在会议休息期间,我和几位老师一同逛街,途中遇到一位乞讨的老人,其他老师均视若无睹地从老人身边走过去了,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就右手插到口袋里去摸索,刚好有两个一元硬币,就放到老人的粗瓷大碗里。做完这件小事,我才发现几位同事已经把我甩得很远,于是加速跑过去,没想到等待我的却是这样一句话:“你怎么在我们面前还这么虚伪呢?”

作为班主任,我们肯定要求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要立正、抬头、挺胸、行注目礼,也肯定号召学生关注、关爱弱势群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然也知道这些要求是正确的,但我也有忘乎所以的时候,也有同事不理解我的时候,这种种经历,促我反思。我逐步意识到人是不同的,在一些理所当然的事,在另一些人眼里匪夷所思。同时,人也有明知道理却做不到的时候。

想起对小恒的咆哮,我不禁有所愧疚。事实上,小恒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以前小恒几乎是天天会忘记或粗心大意,现在已经改善很多了。但是,小恒的进步远远没有达到我的期望目标,尤其是我不能容忍他在关键时刻再忘记或粗心大意。这让我情绪失控,进而对小恒怒吼。像这样学生进步达不到我期望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时候我都会“发火”,进而会说出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此时的我,并没有遵循教育的一个原则――教育应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离开了尊重,一切教育都是空中楼阁。作为有信仰的教育者,理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循教育的原则。

要坚守教育信仰,我们就必须捍卫教育的常识――按照客观规律,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做可以守望、可以改善的事情,让我们的言行“更像做教育”。否则,我们对教育的信仰,会让我们做出更多“不像教育的事情”。

摆脱名利的束缚,直面教育人生

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我所带的班颗粒无收――团体总分奖、道德风尚奖、精神文明等三类奖,一项都没有。对此,我感到特别郁闷。我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感到郁闷呢?

一方面,我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我粗算了下,三类奖的评奖面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获奖的班级非常多,每十个班级中就有七个班级获奖了,没获奖的只有区区三个班级。面对如此窘境,我的带班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还能被人看得起吗?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可能会影响我参评优秀班主任。我所带的这个班级,就成绩、纪律、卫生、学风、班风等方面来说,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中,我竟然颗粒无收,我会给领导留下了什么印象?事实上,就是让我们自己评价,在获奖面那么大的情况下,一个颗粒无收的班级,能有多么优秀呢?

原来,我当初的郁闷完全来自于我的名利心。事实上,我们发动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难道只是为了获奖进而为班主任长脸吗?显然不是。既然如此,那么获奖与否本来就是运动会之外的事情,我又何必纠结于通过运动会来获得名利呢?

由此及彼,我意识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来都是为了“名利”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教育而工作。或者,我对教育充满了渴求――我想通过教育获得名利。那段时间的我,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求名利。

事实上,真正坚守教育信仰的人,是不会过于计较名利方面的得失的。只有和名利撇清关系,才是纯粹的教育者,才有资格谈坚守教育信仰。

陶行知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曾致信该院院长罗素先生说:“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他在回国后忠实地践行自己的诺言,立志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终其一生奉行“爱满天下”的博爱信念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为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陶行知对教育的深刻信仰,如同虔诚的基督徒对上帝一般,化为现实的行动。

作为班主任,我们拥有更多陪伴学生的时间,同时也能创造更多影响学生的契机。我们虽然可能永远无法和陶行知比肩,但是我们对教育信仰的坚守仍然具有重大意义。罗曼・罗兰曾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当坚守教育信仰时,我们不仅要知道该怎么行动,而且还要怀有强劲的行动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细微之处蕴真情 下一篇:由“及门弟子”说开去